‧30 2009/06/17
15年內創立13家公司,從來不曾失敗。被美國人推崇為「矽谷創業之神」的陳五福是怎麼做到的?他說,最壞的時機,正是最好的機會。
【撰文/林靜宜】
矽谷是世界精英的聚集地,容錯與創新精神孕育無窮機會,也成就陳五福「矽谷創業之神」的傳奇。
一般人一生創業兩、三次就很不得了,陳五福卻連續創立十多家高科技公司,其中一家瀑布通訊,上市後的市值曾高達百億美元,當時,美國投資集團流行「只要是陳五福投入的公司,趕快跟進」這句話。
然而,陳五福是出身在光復後台北南港貧窮農村,家中排行第十,小時從沒穿過新衣,讀建中用的是大他一歲外甥的課本。學生時代能見其創業性格,考上台大電機系後,他找了4 位同學開補習班,收入比家教多很多,「我覺得一個一個教太累,自己印傳單招生。」
「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是30 年前台灣學生的夢想,陳五福也到了美國,先拿了佛羅里達州電腦碩士,轉戰柏克萊考博士資格時,因英語表達不好,沒通過口試。他決定先找工作,「我缺的是口語能力,到外頭磨,進步最快,」這一出去,再沒回學校了。
陳五福發現,自己不想只做工程師,只是,不做工程師,能做什麼?「在美國我是外國人,語言能力比不上別人,也不知何時才能做主管?」他找到的解答是創業,那年他27 歲,給自己10 年的準備時間,所找的工作都以磨練創業能力與專業知識為優先,扎扎實實學了一身本事。
從Player 到 Coach
8 年後(1985 年),陳五福在15 年內創立13 家公司,有的成功上市,有的被高價收購,創下不敗紀錄,締造平均1300%投資報酬率,2000 年後轉進創投,至今已投資超過百家新創事業。
「我這生最大的冒險就是創業,」他說,雖然創業多次,但每次都無法預期能否成功,後來他發現只要不受限於歷史的「盲點」,就會愈做愈順手,「過去的成功不見得現在會成功,昨日的失敗不見得今日也會失敗,重點在於掌握變化。」
陳五福常說自己是創業家,不是企業家。「兩者需要完全不同的特長,」他分析,創業家是開創新局,企業家要會開大船,看的是永續經營,「我喜歡向前看,做新東西,不愛管人,人生要把時間花在自己有興趣的地方。」近幾年,他投身健康產業,他認為,年輕時創業是為了自己,現在則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人活著幹什麼?就是活得好、活得久這兩件事,這個需求存在無限的機會。」
邱繼弘的創業種子也是在矽谷種下的。1999 年,他到IBM矽谷實驗室工作1 年,興起創業念頭,因網路泡沫不敢冒然躁進,於是先成立小型程式工作室,善用地緣關係,接了不少竹科案件,年營業額約200 到300 萬。
「我一直在尋找好的創業點子,」小時候,邱繼弘最愛迪士尼樂園,永遠玩不膩,「在我心中,迪士尼跟超開心畫上等號,我也想創立一個讓大家永遠玩不完的網站,」web2.0 的問世讓他看到了希望。
2006 年暑假,邱繼弘找了兩位創業夥伴,一人拿出10 萬元,再找幾位交大學弟幫忙,幾個人相約在他的工作室寫程式,創立funP推推王,「好像打連線遊戲,大家一起寫,特別有勁。」他對創業有所堅持,為了不落人口實,不用學校資源,自己買電腦、伺服器,到中華電信租了IDC;不想像多數人一樣,等到賺錢再回饋母校,初期捐出10%股份給交大。一開始就建立管理制度,員工薪水也有業界平均水準,「不能用創業維艱當藉口,該給還是要給,『義氣』只能撐半年。」
他知道現在是團隊時代,對於找人才特別重視。成員都是一時之選,有人捨棄到Google 的夢想,有人拒絕聯發科、外商的高薪,有的人放棄峇里島設計別墅的機會。「邱繼弘是個小天才,而且懂得找互補的創業夥伴,」美國華晶創投執行合夥人曾煥哲指出,funP是web2.0 的重要實驗,「很有成功的希望。」
創業壓力大, 3 年內邱繼弘胖了15 公斤,他卻甘之如飴,「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兒時的迪士尼成了現在的funP,邱繼弘的創業人生才剛開始,創業之神陳五福傾囊相授,與所有想創業、準備創業與已經創業的人分享他寶貴的不敗心法。
不敗心法 戴上創業眼鏡
當腦海有創業的念頭之後,好像帶上了一副有色眼鏡,聽到、看到、碰到的事,都會去連結跟創業的關係。
邱:現在是創業最好的時間點嗎?
陳:從歷史來看,很多大公司都是在環境艱苦時成立,這樣的企業
踏實,穩紮穩打,當景氣好轉時,已經打好地基,往往都能創造高
成長。「e worst time is the best opportunity」,市場不好時也是起步的好時機,因為創業成本降低,不好時局出來創業的人都是下定決心,往往容易成功,投資者也只找最好的公司,競爭相對小,更因為一切尚未開始,不會有歷史與負債的包袱,容易創新,不過,現在找錢比較困難,最好先找到錢才創業。
邱:如何不斷找到創業點子?
陳:當腦海有創業的念頭後,好像帶上了一副有色眼鏡,我稱之為「創業眼鏡」,你所聽到、看到、碰到的事,不管是跟人的對話,還是一則新聞,都會去想這跟創業有什麼關係?當立了創業的方向,心思就會往那裡走,愈早開始,愈快累積看趨勢的能力。
其實,我沒有比別人聰明,但我花了很多心思在想這件事,當然比別人更容易想到創業點子。如果這樣還是無法掌握趨勢,就盡量學習,把心放開,多學、多聽、多看、多想,自然能抓到趨勢,很多時候是時勢造英雄。當你觀察到機會,就要去進行市場調查與分析自己的能力。找到創業點子後,要考慮點子能否變成事業、事業能否獲利?
創業資金最好是外來投資者,先不要從「3F」(Family、Friend、Fool)找錢。根據經驗,成功機率比自有資金大,因為創投的經驗很多,過程中還能幫忙,熟悉產業投資者給的不只是資金,還能提供建議與人脈資源。有時,一個人想事情,自己會覺得愈想愈好,一股腦做下去,犯錯機率很大,這些專業投資者一聽就發現問題,即使最後沒有投資,你也能從他們的問題中獲得助益,我建議創業者先從創投或天使投資人找資金。
邱:何種人適合成為創業家?
陳:第一是喜新「戀」舊,這種人有冒險性,也比較樂觀,在學校可能不是那種好學生,也不是大壞,只是不太守規矩,因為創新是創業最重要的成分,雖然,沒有創新也可以創業,不過通常價值不大。
創業家的辦公室都不太整齊,因為他們多半是往前看,比較不會去管後面的收拾,我的辦公室都是秘書幫我整理。
真正走過創業的人會了解,很多事情不是表面看的那樣容易,雖然我幸運地每次都成功,但沒有一次是平順達標,過去的成功經驗頂多讓你不會再犯相同錯誤,可是還有很多新的錯誤在前方等著你。
邱:創業家精神在現在重新抬頭,每個人都需要嗎?
陳:我們有投資一家「iRobot」,它會陪伴老年人,老年人跌倒了,知道打電話通知,機器人會愈來愈聰明,未來需要動手的工作大部分會被機器取代,只剩下頭腦可以創造價值。創業家精神就是有意願
去創造,在未來的職場上,每個人都必須有創造力。
此外,創業者會愈來愈多,多以小型組織或個體存在,因為人總是不想被管,加上很多大公司採用外包策略,增加了獨立的機會。我遇到很多朋友,公司將他辭退之後,再把工作外包給他,他變成獨立創業者,不管是自己想要,或者環境迫使,未來要有獨立的能力,把自己當成創業家。
不敗心法? 找對創業夥伴
要成功就要做好準備,那些創業家都是辛苦多年才有些成果,我的心得是夥伴真的很重要,現在,創業愈來愈無法靠一個人完成。
邱:如何提高創業的成功機率?
陳:創業不會一下子就成功,馬上成功的機率少之又少,有準備才能增加成功的機會。要準備什麼?第一是心理上的準備,假如你有家庭,一定要獲得他們的支持,我創業前先存了5 萬美元的生活費(約等於當時美國一幢房子),萬一失敗,家庭經濟至少可撐1 年。第二,創業所找行業或是市場是自己累積的底子,不會從零開始,如果能再借力使力,成功可能性較大。
我當時創業是以自己有的技術與能力去思考應用領域,而不是跳到完全不懂的行業,也不要一窩蜂往科技產業擠。高科技產業讓大家感覺很快就能成功,可以賺大錢,造成很多精英都往那集中,競爭激烈又辛苦,我建議,寧可移到別的領域,像把高科技應用到傳統產業,這裡面就有很多的創業機會,台灣的ICP 產業非常強,事實上已經是工具,就像網路一樣,對任何產業都是必要。台灣的很多產業需要升級,升級的過程要灌進創意、新工具,你會發現那裡的競爭者比較少,因為很多傳統產業者不太懂新科技,當你把創意跟技術都帶進去,成功反而容易,不然,你得跟一群精英拚死拚活。第三,要找到合適的創業夥伴,我的心得是夥伴真的很重要,現在,創業愈來愈無法靠一個人完成。
邱:夥伴很重要,怎麼快速建立一個對的創業團隊?
陳:這點可能是最難的,創業夥伴一定要能信任,若不能信任,不如沒有,因為還得花時間監視,根本沒有得到加乘效果,反而浪費時間。不過,信任關係無法速成,需要時間,組成創業團隊的關鍵在於互信,好像婚姻一樣,如果失去信心是無法往下走的。
創業夥伴最好曾共事一年以上,才會透徹了解彼此的想法。創業夥伴可能經由投資家介紹,他們人脈廣,能協助你找到適合的人,不過,這種合作模式適合成熟的創業家。
其實,創投家決定是否投資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也就是創業團隊,我的經驗是,如果投錯人了,不管技術或產品再好,一定會失敗,因為人的力量會互相抵消;如果人對了,也許一開始不是走在最
對的方向,邊走邊調整之後,最後還是可以成功。
邱:聽說你會請員工的家人吃飯?
陳:創業不是上班制,即使回到家,頭腦也在想這件事,生活品質顯然會改變,要家庭願意支持才行,如果家庭不支持,員工的工作效率也會降低。小公司開始時,我會請員工的家人吃飯,希望他們能理解這段時間是因為事業有所犧牲,不是不要家庭,而是過渡期。
不敗心法? 喜歡過程更甚結果
創業最迷人的,就是帶著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創造一個新的機會,每一代創造價值的方法不同,但我覺得,年輕人就是要多冒險、多歷練。
邱:創業對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陳:人生是一系列的經驗所組成,創業占我一大部分的時間,已經變成我的職業,走過創業的人,人生是比較完整的,因為經歷酸甜苦辣的箇中滋味。我有5 個小孩,老大、老二準備創業,我跟他們說,自己去找外部投資者,創業是種磨練,能真正去歷練生命,走過之後,人比較有意志力,對生命會有分豁達,也因為過程變化多端,很多事情會處之泰然。
創業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把無變成有,帶著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創造一個新的機會。對我來說,創業是很幸運的行業,讓我有機會看人類的未來方向,因為要看大方向,才知道投資策略。
邱:在你的十多次的創業經驗,哪一次最痛苦,感覺沒有辦法克服?
陳:最苦是第一次創業,剛開始對自己信心滿滿,接踵而來的問題,壓力大到快熬不過去,薪水幾乎發不出來,後來很幸運被朗訊買走,這個教訓讓我學到只有技術是不夠的。第二是2000 年的網路泡沬,這是大環境的教訓,一瞬間像大地震,體質再好的公司都來不及反應,很像開車時,前頭突然出現山崖,愈靠近的人,愈煞不住車,當時,很多人是產品出來了,市場一下子崩解,再也拿不到資金,因此熬不過這關。
台灣的下一代被形容是草莓族,會被中國迎頭趕上,我不這麼想。上一代看下一代都會認為是草莓族,只是以前沒想到這麼有創意的名詞,我父母也覺得我是草莓族啊!
況且,每個世代創造價值的方法本來就不同。不過,年輕人要多冒險的道理是不變的,愈年輕愈有冒險的本錢,應該多歷練、多學習。現在的台灣社會多元,容許個人走自己喜歡的路,不像以前多半得照正規走。創業或就業,不是選擇最熱門的行業,而是考慮自己的真正興趣,人在有興趣的事物中,比較有創造力。大部分的人工作都很辛苦,但不見得做自己喜歡的,創業是我很喜歡的事,過程與結果也得到果實與肯定。
邱:你有沒有觀察到一般人對於創業的迷思?
陳:很多人以為創業是致富的途徑,創業的確可以創造機會,只是成功率不如想像中的大。不可否認,我當時創業的動機是想脫離貧困,但走了一段路後,我從創業中找到樂趣,我很喜歡創造新東西,不管再辛苦,也很享受這樣的過程。我勸大家,若想走上創業之路,一定要先體認到,在生命的過程中,不要花很多時間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當你踏出創業的第一步,心中的想法應該是:「我喜歡創業的過程,若能成功更好,不成功,至少我走了一段自己很喜歡的生命歷程。」
【《30雜誌》6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