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從香港來到台灣發展,在設計界,陳永基可謂得獎無數。他奪下的國內外設計大獎超過400座,最新的一項,則是今年再度以「2009世運在高雄」海報系列獲得2009德國紅點國際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Best of The Best”平面設計大獎,成為台灣平面設計史上,首位2度拿到這項大獎的設計師。
才華洋溢固然是陳永基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但《Cheers》之所以請他為邁入下一個10年的姿態操刀,還有一個更堅強的理由:他自己的故事,也非常勵志、非常動人、非常“cheerful”。
任誰都想不到,這些光榮紀錄的背後,竟然是一個連大學都沒念的小子。
難得少年窮
1982年,陳永基中學畢業,他數學、英文都不好,就是特別會畫畫,於是進入「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Caritas Bianchi College of Careers,相當於台灣的高職)念了兩年設計課程,之後到香港一家很小的設計公司做事。
儘管沒有文憑加持,但他仍然靠實力展露鋒芒。1986年,陳永基受李奧貝納廣告公司從香港延攬來台擔任藝術指導,時年不過24歲。「我是無路可退,」說起隻身來台的經過,陳永基形容。當時父母離婚分居,家中經濟更加拮据,台灣願意開出高薪挖角,讓他決定放手一搏。沒想到,從此一待20年,1991年更在台灣創業成立設計公司。
「難得少年窮,」回首來時路,陳永基說,沒有退路,反而讓他爆發力更大。因為不會電腦繪圖,陳永基把心力放在鑽研字體設計上;天生色盲,難以辨別相近的紅色與咖啡色,他就靠熟背色票號碼來解決設計時遇到的問題。甚至,400多個獎項其實也是陳永基「刻意」累積的結果,缺乏背景跟學歷,「我需要靠參加比賽證明我的『存在』。」陳永基心中有個志願:只要沒去過的比賽,都要參加,直到得獎為止。
與《Cheers》的美麗邂逅
陳永基的作品深具人文色彩。他的代表作「母語」系列10幅海報中,有2幅探討香港殖民地問題,4張檢視媒體報導用字、香港漫畫狀聲字、茶餐廳菜單與大眾口頭禪等日常用語,最後4幅名為「伊朗與台灣的對話海報」,是他為伊朗設計師Reza Abedini與5名台灣設計師的交流所設計。
以空白對話框及標點符號構成的畫面,表達伊朗與台灣設計師間的對話已超越語言、文化隔閡。這也讓他在2006年首度奪下紅點設計獎“Best of The Best”,作品並被紅點設計博物館永久收藏。
人生的一半時間都在台灣度過,「台灣對我很好,」陳永基感性地說。如今他工作一大重心,是協助台灣品牌以更棒的包裝進軍國際。陳永基將他對台灣在地特色的細膩觀察,轉化為獨特、時尚、創新的設計語言。
這次與《Cheers》邂逅,陳永基說,他非常喜歡“Cheers”這個為上班族加油打氣的字彙。台灣有400萬白領工作者每日在崗位上孜孜矻矻奮戰,他們值得有這樣一本溫暖、積極的雜誌帶來能量,兼具精采的視覺享受。
完整內容請見《Cheers雜誌》117期
相關文章推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