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片影史上號稱製作費「天文數字」的《賽德克.巴萊》,讓導演魏德聖解開了國片的緊箍咒,帶領台灣電影大步走上工業化、國際化的大道。


國片影史上號稱製作費「天文數字」的《賽德克.巴萊》,讓導演魏德聖解開了國片的緊箍咒,帶領台灣電影大步走上工業化、國際化的大道。這一路上,卻出乎意料地充滿壓力、沮喪與屈辱……


《海角七號》拍完之後,導演魏德聖曾形容自己像隻被關了很久、終於衝出牢籠的鬥犬,全身充滿往前奔跑的力量,要把壓抑十幾年的能量一次爆發出來。


不過,此刻在中影辦公室裡的魏導,看起來卻像疲憊而略帶憂傷的老鷹,他用盡氣力地往高處飛,想帶著大家飛到從未到過的境地,看不一樣的風景與視野。但這個過程,卻出乎意料地充滿壓力、沮喪,甚至是屈辱。


平凡的觀眾相信他,因為從《海角》的觀影經驗,他讓大家發現自己內心那個長期的缺角──好萊塢電影很好看,但原來我們還是那麼那麼需要自己的故事。


擁有資金的潛在投資者懷疑他,三億?五億?七億?到底拍不拍得成?會不會賺錢?能不能不要拍《賽德克.巴萊》,拍個《海角八號》就好?


但魏德聖不是容易屈服的人。


《賽德克.巴萊》的兩支預告片已經發表,第一支預告在上線一週內,YoutubeFacebook上瀏覽人次即超過九十萬,可見眾人對它的期待。


拍出國片的新氣勢


香港導演陳可辛就說,本來覺得《賽》片是很瘋狂的,「因為你看那投資比例、導演過去掌控的電影格局,但我在看到它的預告後很驚訝,沒想到拍出了那樣的氣勢與規格。」


人們總是說,《賽德克.巴萊》的七億成本是個天文數字。但攤開其他數字,陳可辛的暑期大片《武俠》,耗資二千萬美元,約台幣六億;號稱亞洲最貴電影的吳宇森《赤壁》上、下集,花了八千萬美元,約二十四億台幣。


七億投資令人議論紛紛,是因為從來沒有國產片做得到。過去,僅兩千萬預算的電影,都找不到投資者;但在創下五億票房的《海角七號》之後,五千萬預算的國片已屬合理範圍。第一役,魏德聖找回了觀眾的心,厚實了國片的基礎。


「我不想講,因為講了人家會笑,但如果,我是說如果,《賽》片上下兩集在台灣票房可以到十五億,和院線拆完帳就等於回收了成本。那此後,台灣要拍什麼樣類型的電影,就都可以了,」魏德聖說。


他希望《賽德克.巴萊》可以證明台灣本土片的票房潛力。他從來沒有放棄想像那個「一、兩億預算是常態」的電影繁花盛開新時代。這個第二役,魏德聖要把國片大步帶往工業化的成熟路上。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78期;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相關文章推薦


 夢想有多大成就就有多高 - 佳興強力推薦


 夢想才有未来(影音)


 九把刀立志超越金庸被嘲笑的夢想 才有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