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論是想要被外派或是即將外派的工作者,都可以透過網站、與外國同事或友人相處等方式,建立自己的外國知識資料庫,讓外派生活更順暢。


【撰文/尹俞歡】


「面對文化差異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在海外居住與工作一段時間。」大衛‧湯瑪斯(David Thomas)和克爾‧印可森(Kerr Inkson)在《CQ文化智商》一書中,指出外派與其他跨文化工作情境的不同之處,在於工作者必須深入且大量的接觸異地文化,並想辦法適應、生存,儘快發揮工作效率。


想要被外派,先累積知識資本


台灣求職網站調查顯示9成台灣上班族有意前往海外工作。想要爭取外派機會,你必須先累積你的全球知識資本,建立各地文化、商情的資料庫。


加拿大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管理學院教授曼索‧賈維丹(Mansour Javidan)等3人,詢問全球5000多名專業經理人克服文化差異的方法,發現經理人能夠克服外派難關的原因,除了開放的心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國際商業的知識及學習能力。


要培養知識,你可以先從自己工作所屬的產業開始,了解該產業在其他國家的發展情形。除了可以從感興趣的公司獲得相關資料外,也可以透過經濟部國貿局經貿資訊網、或BBC中英文網等網站深入了解各國國情及產業動態。


除了靜態資料外,你也可以自告奮勇地負起指導外派台灣同事的工作,增加相處機會,在互動的過程中,認識對方所屬的文化。另外,提供外國交換學生住宿、或是參與沙發衝浪(couch surfing),讓外國人來你家做客,也是不錯的方法。


確定被外派,快速掌握工作動態


如果即將外派,想要克服文化衝擊,你應該積極參加公司為外派員工安排的跨文化訓練。此外,還應該積極與派駐當地的關係人交換彼此對當地工作的想法,並多方了解新地點的工作內容及組織現況。


到了外派地點,為了能更快速累積當地情資、適應新組織的溝通模式,你可以為自己找兩位「文化解說員」。其中1位是在當地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外籍人士,透過他的經驗談,你可以知道外派者在當地工作可能遇上的狀況及解決方法;另1位則是曾與外籍同事共事過的當地同事,他不僅能為你介紹當地的市場現況和競爭環境,更能協助你用符合當地文化的方法表達想法,讓工作快速進入正軌。


此外,你需要敏銳地體察你與當地同事的差異,進而強化彼此間的連結。微軟(Microsoft)首任中國總裁、前飛虎樂購董事長杜家濱讓自己了解中國大陸同事的方法,是直接跑到當地舊書攤,看看高中、小學教科書,從中知道同事們「是被什麼內容教出來的」。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駐外勝任三關鍵〉一文提到,當地組織成員可能對外派工作者抱持成見、懷有戒心。 對此,你可以試著用當地語言與同事交談,或是在會議中適度展現你對當地市場的了解,破除這些刻板印象。


若自己不小心觸犯了當地的文化禁忌,記得用真誠的態度,為自己想好「退場策略」。湯瑪斯和印可森提醒外派者不要介意失敗的過程,因為負面的失敗經驗往往潛藏了大量學習異國文化的機會,是讓自己融入當地文化的必經過程。


【完整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6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好的目標讓想望成真


流通業教父徐重仁開講 教年輕人走出22K


順天堂大舉跨入植物新藥 年營收增長二位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