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似乎是個老掉牙的主題了。但是會讓這主題可以老到掉牙,是因為這個主題很切身、很重要。在今天,每個人都知道要做時間管理,但每個人也都在喊時間不夠。是專家所教導的時間管理方法無效?還是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管理時間?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知道該如何節省時間、善用時間,但是卻還是發現時間不夠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有的人說:「上帝很公平,給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從客觀的、機械的角度上來看這是沒有錯的。但是對個別人來說,時間也有其主觀因素:有的人不知不覺就過完一天,對他來說一天過去了他還沒什麼感覺;而有的人則覺得一天很漫長,好像怎麼樣都過不完。


 


其實時間快慢的感覺跟我們的「心」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在情緒緊繃、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會很難感受到時間的流動,所以才會有「度日如年」的感覺;相反的在放鬆、平和的情況下,比較可以感受時間的流動。在感受不到時間流動的情況下,等你一去注意時間,就會發現時間過了很久;而在經常感受時間流動的情況下,就不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了。這是從主觀上去認識人對時間的感覺。


人對時間的主觀感覺是影響時間管理的關鍵因素之一。過去我們經常從客觀上運用一些方法來管理時間。例如彼得‧杜拉克所說的,要當一個高效能的經營者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瞭解自己的時間配置。這簡單地說可以從記錄時間、管理時間、整合時間三個步驟做起。「記錄時間」可以讓我們瞭解哪一些時間是屬於「作白工」--就是沒有產生績效的時間,這樣子做可以瞭解時間的價值,用以提高單位時間的生產力,避免浪費時間。「整合時間」則是將零碎時間整合成一段較長的時間,許多重要的工作必須運用較長的時間進行資訊的蒐集、分類與整合,同時對重要的問題進行思考與決策。這些都是從客觀的角度上運用時間、管理時間的方法。


 


而從主觀上,時間取決於我們的「心」。一個人的心如果經常是處於浮躁、緊張、焦慮的情況下,對這個人而言時間相對就會變的很短、很緊迫,也很難做好時間管理。因為當一個人的「心」靜不下來,首先,他就需要比較多的時間來調整自己的情緒。其次,在緊張慌亂的情況下,對於事情重要性的優先順序可能也難以安排得當。最後,還可能因為猶豫不決而浪費許多時間。


此外,相反的,一個人的心如果能夠很平和、寧靜,遇到問題時能冷靜的面對、處理,對這個人而言,時間就會比較長,也比較能夠掌控時間。因為人在平和的情況下可以完整接納各方的資訊。同時,在冷靜的情況下也較能做出清楚、明快的安排與指示。最後,也較不會因為情緒反應而導致時間的浪費。所以,同樣的一段時間,在不同人的「心」看待下,會有不同的結果。要能管理時間,首先就必須去培養自己的那顆心,叫做「修心」或「修心性」。這是需要長時間去培養的功夫。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時間管理」這麼困難的原因之一。


 


但是方法還是有的。心要能「靜」能「清」,首先就是要「寡慾」。所謂「清心寡慾」就是要先減少自己的慾望才能夠使自己的心清靜。再來就是要能提高自己修養。所謂「修心養性」,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遇事能忍,不和別人一般見識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最後就是要能重視道德,凡是先替別人著想,先他後我,這樣這個人的心,這個人的境界就和別人不一樣了。如果能夠這樣去實踐,我想一定會慢慢感受到是自己在掌握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所掌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