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宜萍】


1995年左右進入中國的台商,因為中國本地製造商的興起,所以面臨轉型的抉擇,一是「轉進」越南等地繼續做出口外銷;一是「轉型」做中國內銷市場,全國連鎖兩岸咖啡食品集團董事長楊進發則「改行」賣咖啡與西餐,並在不到十年的時間,成為中國西餐業的龍頭之一,超過400家以上的大型西餐廳在中國遍地飄香。


楊進發昔日有「拉鍊大王」之稱,1997年毅然收掉工廠,轉進餐飲服務市場。他根據過去做生意的經驗與敏銳的觀察,摸索出服務業要能長久賺錢的心法:「打品牌、造通路、築門檻」。


打品牌,鎖定金字塔頂端市場


楊進發認為,中國市場未來有錢人會愈來愈多,所以將品牌定位在高端市場,做白領商務人士的生意。雖然名為「兩岸咖啡」,但除了咖啡外,還結合西餐、鐵板燒的複合式餐廳,以符合當地人團聚用餐的習慣。


楊進發認為,餐飲業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人,經營品牌就是經營顧客,只要顧客認同,他們都是品牌的最佳代言人。他希望顧客每一次來到店裡消費的感受都一樣,「所以標準化非常重要。」「連鎖」就是成功地複製「標準化」,餐飲業必須掌握兩大關鍵:產品與服務品質的標準化。


在產品品質方面,兩岸咖啡的牛肉全部由澳洲、紐西蘭進口,並直接送到中央廚房統一處理,讓顧客可以每天吃到品質一樣的牛排。


服務品質要好,需要有好人才,他的做法是「人才當地化、向下紮根」,在華南、華中、華東、華北、大西北都設有「兩岸咖啡培訓學校」,並和當地學校的餐飲、旅館科系聯合辦學,訓練有素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務。


造通路,區域輻射狀發展


攤開兩岸咖啡在中國市場的佈局地圖,共分五大區塊,每個區域設立一個管理中心統籌管理該區域的咖啡豆烘培工廠、中央廚房、培訓中心、物流中心,各大區中心和周圍分店呈現輻射狀,距離都很近,大約都在四小時車程之內,以便於管理與物流成本考量。


造通路最重要的是地點的選擇,他認為直營店的地點必須符合兩項條件,第一是城市人口數達500萬人以上;第二,必須是商圈的黃金地段,四周商務大樓林立、交通方便、停車容易,招牌的能見度要大。


時機也很重要,太快進入擔心市場不夠成熟,太慢進去又怕競爭者太多。這些年來,他摸索出一套進場法則:「快半步就好。」也就是說,考量環境條件是否成熟?是否為政府的基礎建設投資地區?商圈、賣場是否已逐漸形成,而目前還沒有太多的競爭者?


築門檻,山寨版難模仿


「兩岸咖啡」複合式餐廳的經營模式,對當地人來說,是新鮮的、新潮的、高尚的,符合消費大眾喜歡嚐鮮、崇尚高檔品牌的心態。而當地人也因為陌生,很難在短時間模仿,自然築起一道門檻。


兩岸咖啡為了更符合當地人的口味及飲食習慣,耗時半年研發,日前推出「乾式熟成牛排」,顧客可以吃到牛排的新鮮滋味,又不會看到血水。楊進發認為,乾式熟成牛排是以特製的機器設備生產,製造過程前後需要一個月時間,即使山寨版的模仿能力再強,也必須先有設備,才可能量產,至少要花一年的時間。


中國市場是品牌發展的一級戰區,許多國際品牌從世界各國紛紛進駐,兩岸咖啡已經做好準備,2010年將進駐上海世界博覽會,到時將一顯國際級餐飲經營的身手,將品牌推向國際舞台。


【完整內容請見《管理雜誌422期;訂閱管理雜誌紙本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