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在3月22日的總統當選演說中說,未來內閣人事要「德勝於才」。組織在用人時,若能找到才德兼備的人,當然最好;但是,當才德之間需要權衡時,究竟何者為重,常有爭論。事實上,在這次總統選舉中,兩位候選人的品德與才能,確實是選民投票時的重要判準。

美國奇異公司前執行長威爾許的用人標準就是「德勝於才」。他會開除有才無德的人;至於有德而才能不足的人,他會給他們成長學習的機會。當然,美國奇異兵多將廣,能夠升到高階主管的一定都是才德兼備的。然而,在培養人才的過程,所有令人尊敬的企業,其用人的標準都與馬英九或威爾許的看法一致──「德勝於才」。為什麼呢?

「德」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品性、價值觀;「才」則是一個人的做事能力。一個成年人的價值觀或品德是不易改變的,才能卻可以透過不斷地學習、歷練而精進。

企業用了一位才能很強,但品德不良的人,他雖然可能在短期內創造很好的業績,卻極可能因為品德的問題,造成企業難以彌補的損失。

有才能的人因為能力強、影響大,若品德不佳,可能造成的傷害,通常會遠遠超過無德無才的人。企業或政府的重大弊案,那一件不是那些有才無德者的「精心傑作」呢?

對企業來說,「德」指的是企業的文化與價值觀。這個德其實是「公德」,與一般所說的「私德」未必一致。公德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公私分明」,避免利益衝突,不能利用職權貪自己便宜,做事用人能夠從企業長遠的利益考慮。例如,採購員工不能拿回扣、接受廠商的招待等。許多公司有「員工行為規範準則」,其主要的內容就是「公德」。

至於私德是否重要,則要看企業所要傳達的價值觀。例如,有些公司的高階主管,生活奢侈浪費,並不符合「節儉」的美德。然而,如果節儉不是公司重視的價值觀,自然就無所謂;精品公司如LV、Armani賣的是「奢華」,對他們的員工而言,節儉不但不是美德,反而是「惡行」。

台灣很多公司的競爭力來自於薄利多銷,必須節儉,此時個人生活是否符合節儉的價值觀,就十分重要。王永慶、高清愿、施崇棠等知名大老闆,都以節儉聞名。節儉雖是私德,但對他們公司所想傳達的價值觀來說,卻是重要的「公德」。

馬英九自己生活十分儉樸,結婚時岳父送他的手表一直戴到現在。他用人標準是否會包括這一類的私德,端視他想要建立什麼樣的官箴文化,我們且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