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者的兩難」困境中,當看到機會時,原有的領先者因為還有現有市場和客戶要照顧,所以通常不會放太多資源在上面,但新創公司卻是百分之百專注在這件事情上。專注度決定了勝負。

 

過去15年,網際網路一直是創業的搖籃,不斷有新的想法、新的公司出現,但最近這個領域的新聞,不是創業,而是來自一家老公司想購併一家比較不老的公司:上世紀1975年成立的微軟(Microsoft),要把上世紀1994年成立的雅虎(Yahoo!)納入旗下。

其實這件事本該在上個世紀就解決。1999到2000年之間,微軟就有意買下雅虎,當時倒不是為了對抗Google,因為那時Google才剛成立,而是迅速擴大微軟在網際網路的版圖。如今九年過去,這件舊聞再度浮出水面,成了新聞,只是目的從攻勢轉為守勢,對抗Google成了這宗購併案最直接的原因。

 

購併無法解決問題

 

我並不看好這件案子能成,即便成了也很難產生作用。對外,購併著眼於市場份額,打的是一加一等於二,甚至大於二的算盤;對內,購併可以把同性質部門整合,裁剪多餘人力,節省成本。但這兩件事都很難拿來對付Google。

首先,Google在網路廣告一家獨大,並在去年的稅後淨利潤維持超過一倍的成長。這來自它在搜尋領域的絕對領先,以及不斷想出新的方法來增加並擴大廣告收入,並反應在股價上,公司可以用股票選擇權作為籌碼,鼓勵內部人員創新,並從外部招聘頂尖人才加入,保持創新的活水。

至於微軟,在4年前就因為公司帳上有將近500億美元的現金,而成為全世界持有現金最多的企業,比任何一家銀行都多,展示了它驚人的獲力能力。但是它的獲利成長幅度遠小於Google,導致股價長期不動,發股票選擇權對員工沒有太大誘因,也不利於它招進好的人才。買進雅虎能解決這個問題嗎?雅虎本身也處於暫時創新枯竭的階段,去年獲利不但未成長還衰退,股價也跟著下跌,才給了微軟趁虛而入的機會。

這兩家公司如出一轍,素質都很好,也占到所處行業裡不錯的位置,營運沒有問題,公司也都賺錢,但沒有找到創新的方法,去賺下一步的錢,只能看著Google的創新大軍,不斷攻城掠地。當然,隨著股價和本益比越來越高,股票選擇權能帶來的利益也會相對降低,對於刺激創新和招攬人才的邊際效益也會減弱,Google有一天也可能變成今天的微軟和雅虎。但是在那之前,微軟和雅虎倒是得趕緊做些什麼事,追上今天的Google。即將在半年後退休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加上接任CEO才半年的楊致遠,這樣的組合並不是太誘人。

 

創新來自於鬆綁

 

究其原因,創新必然來自鬆綁,而不是捆綁。微軟和雅虎應盡可能回到創業階段,或和創業階段的公司合作。我認為微軟最該做的,是把旗下的網路事業MSN獨立出來成為公司,因為MSN是大有成長空間的事業,而微軟是已成長到頂的公司;微軟的股票沒有吸引力,但MSN如果作為獨立公司,以其龐大的即時通訊和hotmail用戶基礎,來和其他有意思的新創公司合作,在資本市場是有題材的,有利於吸收人才。

但是微軟如果這麼做,它自己本身的股價就會跌,因為把未來最有希望的一塊切出去,這和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提到的「創新者的兩難」困境一樣。它並不是沒有看到機會,而是要去抓住這個機會之前,會先傷害自己現有利益,所以最保險的作法是維持現狀做調整,但根據克里斯汀生研究許多企業個案的結論指出,這種通常都不會成功。

只要MSN還放在微軟裡頭,因為它還是個虧錢部門,所以微軟最多的資源,一定是放在現有賺大錢的Windows和Office部門,雖然這兩個部門的成長空間有限,但可是每一年帶進140盈利的主力。算盤怎麼撥都很清楚,把MSN切出去,可以減少微軟虧損,但等於和明天說再見,股價必然受重傷,那還不如趁著手上銀子還多時,把雅虎買進來。

 

處在微軟內的MSN肯定拿不到100%資源

 

在「創新者的兩難」困境中,最明顯的就是當原有領先者看到機會時,你是放多少資源在新機會上,10%?20%?肯定不是100%,因為還有現有市場和客戶要照顧。但是奔著這個新機會而來的新創公司,卻是百分之百專注在這件事情上。而最後往往不是規模,而是專注度決定了勝負。當然,在歷史上,微軟在大多數產品上都不是先行者,但憑著家底厚而後發先至,在網際網路上頭也是。但卻可能在這次對雅虎的收購上,以及後續和Google的對抗上,踢到鐵板。

教科書上總是說,企業要長青,就要保持創業精神,但事實總是證明,創業精神不來自長青企業,而是生嫩的新創企業。微軟之於IBM,雅虎之於微軟,Google之於雅虎,都在不斷論證這個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