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入社會、投身公益,企業社會責任(CSR)可謂是當前企業界最夯話題。國際武打影星李連杰,不讓企業界專美於前,從電影明星轉型為公益組織發起人,積極投入社會公益,他笑說,自己要「亂棍打破傳統」,打出一條「與眾不同」的公益路。

512四川大地震,李連杰搶在第一時間投入救援,不僅投入金錢,又緊鑼密鼓來台請益921震災後的重建經驗;由他發起的中國紅十字會「壹基金」計畫,成立僅一年,已進行了五次重大自然災害援助。


南亞海嘯


死裡逃生人生轉念


2004年的南亞海嘯,是李連杰的人生轉捩點,也讓他一腳踏進了公益世界。


他說,41歲前的他,長期受到娛樂圈鎂光燈聚焦照耀,活在「自我」生命裡,但歷經南亞海嘯,只差十公分險遭滅頂、死裡逃生的經驗,讓他體悟到「生命既能留存,就要回饋世界。」


為了經營公益事業,三年來,李連杰四處取經,頻頻拜訪政商人士、企業大老、公益團體;只念過兩年書的他,也走進美國哈佛、史丹佛等名校,向鑽研社會公益領域的專家學習。


多方請益


把公益當事業經營


「我不喜歡和別人走相同的路!」他笑說自己是「亂棒打死老師傅」,汲取實務界與學術界,執行公益方式的精華,從中打出一條與眾不同的公益路。


把公益當作事業經營的李連杰說,中國大陸自2002年開始,慈善捐款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從人民幣20億元,到2006年,已達100億元,今年可望高達400多億元。


日前,在政大EMBA主辦的「公益過招」論壇上,李連杰指出,全球各地的公益組織,雖各有特色,但他也發現,當災難真正發生,組織再發起籌款活動,將轉換物資送到災民手中,時間不免拖得過長,也可能引發帳款不透明、資源分配不均等質疑聲浪。


「災難的背後,都閃爍著人性的美麗。」李連杰說,當災難來臨,總會湧入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筆善款,激發愛心容易,錢能否真正花在刀口上,不僅是災民最擔憂的問題,也是捐款人最在意的關鍵。


身負眾多捐款人愛心的基金會,要發揮實際效益,李連杰認為,首須擁有清晰的定位、透明的管理團隊、持續經營與方便的捐款機制,才能永續經營。


一人一元


積極打造公益平台


隨著天然災害日增,他也認為,非營利組織應趕在災難未發生,提前「備戰」,且關注的範圍,要拉得更寬、更廣,不應局限於環保、教育、扶貧、醫療、救災等單一領域,只要有需要,可以「基金融資」的形態,進行最快的資源配置。


所以,李連杰把「壹基金」定位為公益平台,提出「每人一個月一塊錢=全球一家人」的理念,邀請世界各地的人,不論宗教、國籍,一個月只要捐出一塊錢,就能集合眾人力量,把小捐款變成大善款,協助全球需要幫助的災民。


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吳靜吉進一步分析,執行社會公益的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像是「刺蝟」,專攻特定領域,鑽研健康議題的台灣人壽「文向教育基金會」;長期投入聽損兒童學習「傾聽」、「說話」的明門實業「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就是明顯例子。


另一種有如「狐狸」,不限定某個領域,而是站在領導者的角度,結合資源、再進行分配,就如李連杰的「壹基金」所扮演的角色。


提出一個月捐出一塊錢做公益的想法,李連杰說,愛心不分大小,善款金額雖有多寡差異,本質卻無別。他也鼓勵年輕人,從小作起,每一季為自己設定一個慈善主題,把慈善的概念,傳染給同學,有朝一日,當自己有能力,再投入善款,「只有小才可以持續,」他說。


「這是愛的傳染病(Love Virus),人人都會中毒的!」談起公益事業,李連杰充滿自信的說,電影是他的「工作」,非政府公益組織則是他的「生命」,學佛的他,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搭起平台,用「李連杰」三個字,設立一個能運作百年的慈善機制,把公益力量推到社會各個角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