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創業故事與失敗例子之間的差別,就在於新構想在腦中乍現之後的行動。成功的創業家總是能將他們的構想轉換為可以成功的事業,關鍵就在於要懂得怎麼讓夢想成真。特別是,成功創業家的人格特質中有幾大面向,必須在新創事業誕生的不同階段中分別發揮出來。只要能更深入了解這幾個面向在構思以及開創成功企業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便能喚起你心中的創業家,在未來開創出自己的偉大企業。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夢想,性格裡也都具有創業特質,差別在於,如何選擇各項特質運用的順序。

■第一面向:夢想家—一片空白

所有創業家都得面對的5個現實:一、創業家都是「發明家」,二、創業家不買事業,而是自創事業,三、創業癮有極強的傳染性,四、成長是成功的唯一標準,五、其實人人都可以當創業家。夢想成為創業家,通常不是一蹴可幾。當然,有時可能因為某個單一事件,點燃了開始創業的火花,但在大多數情形下,創業必須經過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這個骨牌效應最多可分為以下階段:一片空白、大夢初醒、有所體認、負面反應、客觀夢想、靈光乍現、新穎構想。

1.大夢初醒——在看到以前未曾注意到的機會時,發現了會讓你躍躍欲試的活動。當你突然察覺有條尚未開發的新道路,很適合你來嘗試,卻不一定適合別人的時候,你就覺醒了。在這個階段的重點,是要去注意前所未見的嶄新機會。

2.有所體認——察覺到你將面臨某件重大的事物。有時必須停下來,退後一、兩步,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當你體認到有可能成就大事時,你的興趣便會被激發出來。

3.負面反應——當你的理性開始質疑剛剛浮現的想像時,就會出現負面反應。大腦中掌管夢想的部分,可以想像出天馬行空的想法,但此時掌管理性的那部分就會開始擔心,主要是因為想避免出糗。每當你有了絕佳的新構想,多少都會引發內心的衝突與緊張。對於這種衝突要有所準備,要專注在自己怎麼往前邁進,而不是一心想著可能出現什麼狀況。…

■第二面向:思想家—新穎構想

夢想家提出了「該做什麼」,而由思想家接著發展出「該如何做」。所有能夠形成營運模式的問題,思想家都會提出來。思想家所專注的焦點是獨特性、達成承諾、營運規畫和成本等各種細節。思想家一心思考要解決哪些問題,以及該如何解決。當夢想家與思想家通力合作,最後就會產生出更有說服力、更可行的構想。

思想家把夢想拆解、再拼湊成可行形式的過程,通常是按照以下模式進行:新穎構想、將構想折解成組件、開始接觸潛在顧客、開始用明確取代約略、發展合適的營運模式、可行概念。…

營運模式有許多形式,隨意舉幾個例子來說,想像你正考慮開設一家以銷售資訊為業的網路公司。公司要能賺錢,營運模式很明顯的可以有以下兩種:

1.架設網站,吸引大量網友固定造訪,然後把網站的廣告版位賣給有興趣刊登廣告的第三方。

2.直接販售商品給到你網站瀏覽的網友,以此營利。 你選擇採用哪一種營運模式,將影響之後的決策與行動。不管你有沒有發現,當你選擇了某種營運模式,也就改變了你看待事情的角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