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認為高爾夫球王伍茲(Tiger Woods)及全球最優秀的投資家巴菲特(Warren Buffett)能夠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們都是與生俱來的天才,但近期財富雜誌(Fortune Magazine)裡的一篇報告卻提出了反駁,認為一個人的天賦與其成就並無關聯,成功的最大關鍵反而存於堅忍力行及精益求精。


 


後天奮鬥改造先天命運


專家指出先天就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人並不存在,就如同沒有人是一生下來就可以當上總裁、投資高手或棋王的道理一樣,這樣的豐功偉業,背後不但需要長期的心力投入,還要特別的堅忍與毅力。巴菲特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若沒有花費大量時間研讀目標投資公司的財務報表,就不可能成就他著名的投資法則。


研究人員也對其它多個領域的人進行了研究,結果都贊同成功是需要後天努力的。英國的研究人員侯艾(Michael J. Howe)、大衛遜(Jane W. Davidson)、史魯博達(John A. Sluboda)也在延伸研究中總結:「我們調查的證據並不贊同優異表現是源自天生的稟賦。」研究員也發現,大部分人在開始進入某一領域的時候都很努力學習,然後會慢下來,最後就完全停滯,只有少數人會堅持下去直到成功。


 


學術界自1993年愛立信(Ericsson)發表了一篇具代表性的論文後,全世界的科學家就將研究擴大到運動、音樂、棋藝等領域。結果也都發現了沒有任何人是可以不努力工作而成功的,所以努力是絕對無法取代的唯一途徑。


 


從許多個案裡可以看出最有成就的人大約都需要十年的奮鬥,所以研究人員稱之為十年法則。例如16歲就成為西洋棋超級巨星的費雪(Bobby Fischer),成名前他已經持續密集學藝9年。而學者也指出這十年其實是一個最低值,有許多領域包括音樂、文學等方面的奇葩往往需要2030年的錘鍊才能造就出來。


 


其實,光靠持續努力還是不夠,要達到顛峰,還需要用心的反覆練習,從一次次的練習中學取教訓,並逐步提高每次練習的標準。


 


然而,並非所有科學家都贊同努力造天才的理論,例如曾經出現過一些神童,在非常年幼時就有一些特殊才藝,他們就不可能是造就於長期的練習,只不過,這些神童通常伴有父母的專注培育。


 


現實世界裡,確實還有一些才能是得自遺傳,如運動員很需要天生的好體格,但也非絕對,如愛立信提到的,有些國際級棋王的智商指數(IQ)只有90。可以確定的是愈多研究,就愈能肯定精心練習的效果,在這方面包括20世紀最偉大的演說家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美國NBA籃壇明星喬登(Michael Jordan)、高爾夫球王伍茲等人都是典範。


 


商業天才也要下苦工


反覆練習對那些想要在運動、音樂等領域裡成功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商業世界裡,勤加練習也能成功嗎?商業實務可以練習嗎?專家認為還是可以的,這是因為很多商業技巧如簡報、談判、評量、財務報表解讀等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裡練習的。甚至,在商業領域中最主要的是必須能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從與人互動及資料搜尋之中做出決策,專家認為只要下苦工,還是能做到的。


 


當然,努力也是要有方法的,首先就是不能只求完成任務,還要用心去把它做得更好,無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最基礎的部份到最高深的環節,都是可以努力的目標。另外,研究也發現努力過程中的心態調整是不可或缺的,拿唱歌來比喻,同樣是唱歌,業餘歌手和職業歌手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


 


還有,最重要的訣竅是要主動尋求而不是等待回饋,在這方面,高盛集團(Golden Sachs)領導發展部經理科爾(Steve Kerr)比喻說:「就像你要將一顆球推過一片垂至膝蓋以下的簾子,若你不知道你做得有多好,有兩種情況會發生:一個是你不會做得更好,再一個就是你不會再在乎了。」在一些企業中,譬如通用電子(General Electric),頻繁的回饋早已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份。


 


努力過程建立心理模式


研究人員認為,在個人奮鬥的整個過程之中,就是要建立心理模式,也就是在思想中勾勒出各種因素如何調和並互相影響的藍圖。愈努力,就愈能擴大這種心理模式,並表現得更好。


 


英代爾的總裁葛洛夫(Andy Grove)、微軟的蓋茲(Bill Gates)等都建立起整個科技產業變遷的心理模式,並會依全球局勢的變化調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甚至超越了他們兩人,除了以整體因素建立心理模式之外,更能在局勢偏離預期之際快速反應。


 


知易行難


既然研究已經發現人生成功的秘訣,那麼為何麼只有少數人能成功,最主要的關鍵是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認為他們已經夠努力了,根本就不想多奮鬥一些,但要是多奮鬥有那麼容易,成功的就不會是只有那麼幾個人而己。


 


一項研究的作者之一表示:「我們仍不知是什麼因素使個人能全心投入,」或者就如同密西根大商學院教授迪奇(Noel Tichy)在與多位經理人共事30年後表示:「有些人比別人更有動力,而那就是還存在而我無法解答的疑問。」


 


現實世界裡,人們不一定是依循先天的稟賦選擇自已的事業,而是隨著個人的意願發展,只是大部人都不這樣認為,還以為他們都是依先天的能力在追求名利,所以在碰到挫折時,他們都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這方面天賦而放棄。


 


也許我們不能期望大部分人達到顛峰,因為那實在是太費力了,但令人振奮的是,豐功偉業不是特定的少數人所有,相反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