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團石化工業的產銷過程由多道工序組成,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推進。後一道工序要求前一道工序按一定價格和數量,並在一定時間內供給生產基本原料;前一道工序根據後一道工序的需求量按一定價格和數量,並在一定時間內生產所需原料。


後來,電腦化使得一道工序向另一道工序的推進速度更為迅捷,銜接更為精準,成本更為低廉。再到後來,每一條生產線都可以準時量產一種產品,產能的利用率逐年上升,且在連續去瓶頸後,超過原有的設計標準。


一般自海外購買的先進技術與設備,經過數月的改善和革新,其生產效率之高,常使原生產廠家驚歎不已。甚至更讓人驚奇的是,台塑集團沒多久就可以自行生產成套設備,根本無需向外購買,建廠成本之低,實非一些企業能望其項背。


前一道工序能夠推動後一道工序,或者後一道工序能向前一道工序提出原料需求,並得到滿足,其根本原因在於生尺與管理成本能夠在工序推進中不斷降低,很少或沒有出現相互扭曲與補貼現象。


各成本中心因職責所在,能夠積極主動地深入發掘各成本專案變動的根源。因為找不到根源,管理者就找不到無效勞動或無效率產生的原因。


對此,王永慶要求台塑集團的成本管理體系,務必為管理者提供以下功能:一是採用單元成本分析法,直接探尋成本發生的本源;二是透過電腦化提高各工序間所需成本資訊傳送的及時性、有效性;三是及時而有效的資訊,使得管理者對於例行決策、特殊決策及資本預算等,能迅速做出分析,並提供方案選擇。


特別是成本分析的決策支援功能,是台塑集團的核心管理能力。


王永慶之所以敢在1973年提出自建輕油裂解廠,後來又敢大舉投資美國並獲成功的主要原因,恐怕就在於他對企業的成本管控能力有精確而及時的瞭解。


無效勞動是企業「經營老化」的一種現象。這一點最適用,因為只要生產過程仍在進行,各種「老化」現象就會如影隨形。


作為企業家,王永慶和公司管理層的經驗是:一是繼續在事前獲取準確資訊,使自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二是獲取資訊的方式要面對面,避免迂回曲折或繞道進行;三是合理分配時間,始終注意將重要問題引上制度軌道,以免不重要的事務纏身並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四是要求各部門抓緊平時訓練,制定各種應急預案,避免遇事就採取特殊手段處理;五是確保在自己下令之前,生產現場的主管不會袖手旁觀。


相關文章推薦


全球混血經營 騎向成功


徐重仁 事業要創新求變


湯姆彼德士之菁華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