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明玲  出處:天下雜誌 410期 2008/11


隨著票房突破五億、「海角七號」被拿來與好萊塢大製作「鐵達尼號」相比,魏德聖的名字,也隨之傳遍大街小巷。


年近四十,他用力一擊,為自己,也為國片,打進了許久不見的光亮。


等待、徬徨,但也蓄積能量


在那之前,他等待、徬徨,可是沒有忘記蓄積自己的力量。


十五年前初入行時,他租一個月三千元的房子,一天吃飯花一百元,剩下的花費就是摩托車加油。他說,那時候生活簡單,只要有機會進電影公司,他可以領很少薪水,甚至不領薪水。
在連跟片的機會都沒有的時候,他自己想辦法揣摩。


他去租了「無言的山丘」回來,三個小時的片子一場一場看,把場景的空間畫出來:床在這兒、這兒有窗戶;而這個角色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從這兒走到那兒。


描繪出空間、畫出角色動線後,下一步,他重看一次片子,在第一個鏡頭結束的地方停,觀察這時的機器放在哪裡?機器要怎樣擺放角度,才能拍出這鏡頭?


學會了基礎的東西,他要求自己一次次實作,練習拍、練習寫劇本,從中學基礎技巧以外的東西:例如怎樣設計小細節,怎樣讓演員與機器的互動增加;甚至,怎樣讓觀眾忘記鏡頭,或是控制觀眾的呼吸。


「就是要練習,你才會慢慢發現少了什麼,」他說,理論是沒有用的,理論要經過實驗,才能驗證。


他搬過貨、送過牛奶,也在臨時演員公司裡為人做過道具、買過便當,甚至接過購物頻道的企劃案;直到遇見導演楊德昌,他才算真正入了電影這行。


擔任楊德昌副導那段時間對魏德聖影響深遠。


學會開發自己的頭腦


「他是第一個叫我開發自己頭腦的人,」魏德聖說,楊德昌告訴他,要知道自己要什麼,要知道自己學了什麼,擅長什麼,要知道自己的背景,自己能寫什麼,而不只是學怎麼拍電影,這樣,才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價值。


他的作品的確都很強烈地呈現出「魏德聖」想說的故事:就如他的「賽德克巴萊」,是他看了電視上原住民抗議事件後,開始去研究霧社事件,讀史料、解獵人頭對賽德克族的真正意義。


明白自己的目標,懂得儲備自己的力量,魏德聖雖然困頓,但不再徬徨。


他拍完「賽德克巴萊」五分鐘預告片的時候,原先希望募得兩億,四年內卻只募得十五萬,還有很多人潑他冷水。


當被問起,為何在別人都否定他、否定這產業的時候,他卻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因為我已經準備好了,」他說,「我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只等待用力一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