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光華雜誌 2009/04/14



失業大軍的人數創下新高,門檻低、資金小的小吃,成為失業族的創業第一選項,但滿街都在賣炸雞排,如何在一片「紅海」中殺出血路?沒有訣竅,就是彎下腰來,苦幹實幹。



【文/滕淑芬】


失業大軍的人數創下新高,門檻低、資金小的小吃,成為失業族的創業第一選項,但滿街都在賣炸雞排,如何在一片「紅海」中殺出血路?沒有訣竅,就是彎下腰來,苦幹實幹。


離開穿襯衫、打領帶、西裝褲的上班族生涯,9個月前,劉永新在住家附近關渡醫院旁的巷子裡,開了間炸雞排店,每天短袖T恤、夾腳拖鞋站在160度高溫油鍋前,將10公分長的大雞排兩面沾上麵衣,放入油鍋、按下定時計,炸到金黃酥脆,再以鐵夾夾起,灑上胡椒鹽、咖哩粉,熱騰騰地放進紙袋,交給客人,看到有人路過還會順口吆喝:「兩片雞排,特價75元!」


小店每天早上11點拉起鐵門、凌晨12點打烊,全年無休,2月份的營業額約15萬元,扣除店租、工讀生薪水、食材成本等,賺不到2萬元,人雖自由,體力和心情一點也不輕鬆,但劉永新早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思索:創業或上班一輩子?


37歲的劉永新,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業務工作,他賣過玩具,後來到電腦公司賣起網路電話與交換機設備等。


沒有中文系傳統士大夫「拉不下身段推銷」的心態問題,即便所學與業務工作無關,但自認「學習能力強」的他說,不論任何科系,出社會後能用到的只有一小部分,大學一門6學分的課,也不過96小時就修完,「我一天上班8小時,兩星期怎麼會學不會?而且賣電腦只要具備概念性的產品知識就好。」


工作十幾年,他從業務專員升任部門經理,年薪約百萬元;35歲過後,開始思索,「要不要出來創業?」心裡隱約知道「我不會上班一輩子」。


業務工作業績壓力大,他發現自己常頭痛、口腔也冒出皰疹,醫生說,他有輕微憂鬱症,「不想死在那裡」,也覺得沒有太大成長,2006年底他提了辭呈,被老闆挽留下來。


一年後景氣翻轉向下,公司開始進行3波裁員,100人的公司剩下50人,有一天老闆對他說:「你的辭呈准了!」好說話的他,沒跟老闆爭執,沒拿到一毛資遣費,連向勞保局申請失業給付的資格都沒有,至少損失數十萬元。


開始:先繳學費


早在離職前,對做菜有興趣的劉永新,就去報名職訓局委託的真理大學推廣教育中心中餐烹飪班,18周、108小時,周六全天上課,學費17,000元,


勞工補助8成,學了七十幾道菜;也上過無酒精飲料課,考上丙級廚師證照。


吃得出來沙茶醬是牛頭牌、海霸王或金蘭,湯圓是桂冠還是龍鳳的劉永新,味覺敏銳。沒創業前,常為妻兒做飯,一人可以料理十幾道家常菜,做吃的難不倒他。


辭職後他規劃開店,準備60萬資金,原本想作中式熱炒簡餐,但覺得簡餐需要的店面大小、人手、資金都超出能力負荷,憑著直覺開了家賣炸雞排、薯條、甜不辣的小店,搭配冬瓜茶、綠茶等飲料,取名「雞茶總部」。


小小7坪店面,租金23,000元,擺上冷凍櫃、洗手台、油鍋、櫃台後,轉身都很困難,廁所也沒有,需要時還得跑到旁邊的關渡醫院借用。


「上當了,一開始繳了不少學費,前面那條街的公寓店面二十幾坪只要15,000元。作業務這麼多年,以為很懂行銷與市場,開店才發現完全不同。」去年5月底正式開店,他請了一名全職員工和他輪班,還有兩名工讀生,但生意很不好,人力幾乎閒置,前半年平均一天賣不到2,000元,連付薪水都不夠,每天開店就是賠錢。


困難:找客源


「自以為這裡有渾然天成的地利,」劉永新說,旁邊是關渡醫院,走過店前的小公園就是關渡國中,「我的店開到這麼晚,為什麼就是沒有客人?」他問自己,就算已做到99%,還有沒有1%的空間可以努力?


為了讓客人知道他的店,他拿著傳單走到關渡國中和捷運站發了4次,但效果不太好。好幾次他穿上自製的三明治夾板招牌,前後兩面寫著店名、菜單和路線方向,4點、5點放學時間一到,就站在關渡國中校門口前發傳單,吸引喜歡吃雞排的國中生;他也掛著招牌走到500公尺外的捷運站前,一邊喊著「好吃的炸雞排」、一邊指著店面方向,「沿路一直有人在笑,效果不錯。」


今年農曆年放長假前,他想,到關渡宮拜拜的香客應該不少,他用A4紙剪出100張腳丫子,每隔10公尺,貼在從關渡宮往店面方向的地面上,白天怕被車子撞到,晚上9點才摸黑蹲在地上,貼到凌晨2點半,貼到脖子扭到。初五一大早再一張張撕掉,因為怕環保局收假了來開罰單。


「我就是公司負責人,任何決定都不用開會討論,唯一要考慮的就是自己的時間和體力成本,」劉永新說,短短200公尺內就有6家炸雞排店,有一家已經關了,如果還有努力空間,他就不能放棄,一定「拚下去」。


「性格軟弱的人不適合創業,連吆喝客人這種事都做不到的人,也不要考慮創業,」他形容,店門大開的小吃店,冬天冷風吹進來,快被凍死,夏天一整天下來,衣服沒有一分鐘是乾的。一人要處理進貨、生產、研發、庫存、行銷等問題,比上班還累。


挑戰:穩定成長


開店9個月後,每個月的營業額已經從前半年的6萬元,到8萬、12萬元,緩慢成長到15萬元,他希望34月份可以達到18萬元,「我很努力,這點真的不用客氣。」


去年11月,在蘋果日報當記者的朋友曾介紹過他的店,而後電視台也邀請他上節目。他說,媒體曝光有幫助,但他不是靠知名度賺錢,而是得「像陸軍一樣,把據點一個個佔領下來」,只有把一塊塊雞排賣出去,才有進帳。


由於開店時間太長,在大學兼任講師的太太曾勸他,「這麼辛苦還要做下去嗎?」但他認為,如果現在放棄,更是前功盡棄。


對於未來,劉永新希望3-5年內可以再開一家店,只是現在人整天被綁在這,無暇顧及其他。甚至早先有朋友介紹,西門町有家店面要頂讓,包含設備只要3萬元,雖然心動,但無力分身,只得忍痛放棄。


「連鎖是我不懂的領域,能先再開一家就好,我的目標遠大,但要行動踏實。」劉永新說,「雞茶總部」是他的事業,沒有任何藉口,不論颱風、下雨每天準時開門,他有信心,拚下去就看得到成績。


【本文出自《台灣光華雜誌》四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