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更新日期: 2009-06-03 記者:作者:吳凱琳


人生這齣戲,到底該怎麼寫,才算精采、才夠暢快?在最後謝幕時,只有感謝,而沒有遺憾?


王文華與約翰.史崔勒基(John Strelecky),東西方兩大暢銷作家,5月初在台灣有一場精采對話。


兩人生活在地球的兩端,生命軌跡卻極其相似,同樣頂著名校MBA光環,在現實無情的商業叢林打滾搏鬥,卻在人生攀上頂峰時,義無反顧地急轉彎,擺脫金錢遊戲的桎梏,投向另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


2004年,王文華卸下MTV董事總經理的頭銜,休息2年後和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創辦若水公司,投入社會企業;2002年,史崔勒基放棄高薪的顧問工作,和妻子背著背包環遊世界9個月,足跡遍及中南美洲、亞洲與非洲,如今成為勵志書籍作家與演說家。


人生劇幕的安排,是有意鋪陳,但也往往是無意之間自然水到渠成,只是在生命的意外轉折點上,你望向前方還是背後?你看到的是路延伸無盡,還是路旁荊棘?


史崔勒基自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Kellogg)商學院畢業後,理所當然的進入企管顧問公司,不僅為企業,更為自己的荷包賺進不少銀子。


但他越來越難說服自己,人生就這樣了嗎?5年的後他應該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天在飛機上他腦中突然浮現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改變很難,若這改變必須割捨已擁有的一切更難,所以多數人總是在等,等待獲利最高、風險與損失最低的時機。但人生不同於投資,等到有機會可以做想做的事時,可能已經老到沒有力氣或時間來完成。


2002年史崔勒基斷然決定辭去工作,和妻子開始了9個月的旅行。旅行結束後,他只花了21天的時間便完成《生命咖啡館》的手稿。如今《生命咖啡館》暢銷40多個國家,被翻譯成14種語言。


從企管顧問到暢銷作家,史崔勒基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正如同他在書中所寫的:為什麼我們要花這麼多時間做準備,以便在未來能做我們想做的事,卻不肯現在就去實現我們的理想?
以下摘錄王文華與史崔勒基對談的菁華。


王:每個人一生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一個角落。你在《生命咖啡館》書中提出重要的問題:「生存的目的」(purpose for existing)。什麼是生存的目的?


史:當你抬頭望著星空,你所看到的僅是宇宙的0.0000000000005而已。人類是如此渺小,但是我們卻誕生在這世上,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這是奇蹟。每個人的存在必定有意義和目的,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任務。你人生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完成你存在的目的。


王:那麼你個人存在的目的是什麼?


史:我存在的目的就是享受自己的人生,同時幫助其他人享受自己的人生。


王:假設我存在的目的,或是說我的夢想是變成一位優秀的歌手,要如何做才能達成這願望?


史:現代人似乎犯了「如何症候群」(Mad how disease),不斷在問「如何做」。如果你一直問「如何」,只是在限制自己,因為你只會想到所有可能的障礙。追求夢想的過程就像爬山,得應付一次又一次的阻礙。你費盡力氣好不容易爬過一座山,卻發現前方還有另一座山,但一般人通常爬到第3座山就放棄。


真正該問的是「誰」(who),誰曾經成功完成與我類似的夢想?不論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歷史上總有人在某個時候、某個地點,曾經做過、看過或體驗過你想要做的事。就像一句諺語說的:「不要重新發明輪子。」


假設你要當歌手,你可以想想,有哪些歌手?他們如何成功?你可以試著和他們聊聊或閱讀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做法。


王:但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總是感覺舉步維艱,碰到困難時,應該要繼續下去?還是有別的方法和選擇?


史:如果在過程中,怎麼做都做不好,感覺不對,沒有任何進展,就表示你走的這條路(path)可能是錯的,但不代表你的目的(destination)是錯的,而是你要選擇另一條路去達到你的目的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