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十一年來,嚴凱泰體會,接班裕隆,是一個永無止盡責任。重返自主品牌之路,對現在的嚴凱泰來說,更是一場破釜沉舟的世界級硬仗。這場仗,靠誰打?智慧科技車的差異化策略,可能成功嗎?裕隆的機會和挑戰是什麼?


 


當年外表英俊清秀、看似羞赧,內在卻好面子、自尊心強的二十四歲男孩嚴凱泰,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坐美國聯合航空飛回台灣,進入裕隆集團接班。如今,他已經成為兩鬢灰白的四十四歲中年人。


 


去年他失去母親、同時失去直屬長官吳舜文的監督與依靠。過去他急欲向母親、長輩、社會證明自己,今天他全面作主,卻是責任無限。


 


Cefiro成功那一天,我在台上劈哩趴拉地哭,現在覺得是白哭一場。那時候哪算什麼壓力?現在壓力才大,才知道接班是一個never ending job(永無止盡的工作),」他笑說。


 


過去,他為一款車上市而真情流露,如今他掌舵的裕隆集團,其中有十家是上市、上櫃公司。二○○八年,這十家的營收合計一千二百四十七億元,涵蓋汽車、紡織與電子產業。(見表)


 


嚴凱泰的最新挑戰是將母親的夢想、遺願付諸行動,推出台灣自主品牌汽車Luxgen,「我是母命難違,這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結果,是我一定要做的事,沒有選擇。」


 


母親走後到現在的感受如何?「你不要把我弄哭好不好?我當然會很想念她。責任在我身上,去年絕對不是我好過的一年,」嚴凱泰回答。


但是Luxgen會成功嗎?會不會重蹈當年推飛羚一○一失敗的覆轍?台灣社會對於汽車民族工業的感性支持,只會再給裕隆集團一次的機會。裕隆集團有哪些能耐?有哪些競爭優勢與弱勢?


 


優勢  相對成熟的團隊


 


業界對Luxgen的看法,跟嚴凱泰一樣:企圖可佩,挑戰極大。一位美國三大汽車廠台灣分公司的高階主管表示,「它現在最大的優勢不是廣告所宣傳的智慧科技,而是目前的團隊,是台灣汽車產業中相對成熟的、身經百戰的。」但是台灣要發展自主品牌,至少得撐個十年,才能有個局面,前途逆境多於順境,是要打一場世界級的硬仗。


 


 


自主品牌都要靠所在的國內市場起家,至少要像韓國一年一百萬輛的規模大小,才有入門機會。台灣「國內市場」卻從二○○五年五○萬輛的規模,萎縮到去年的二十二萬輛,非得靠全世界成長最快、一年一千二百萬輛的中國市場,才有成功的機會。但中國政府是否支持?大陸消費者是否接受?是很大的變數。


 


為什麼這個團隊是外商眼中的成熟團隊?他們打過哪些仗?


 


除了現任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華創車電總經理劉一震,以及回來協助嚴凱泰兩年,擔任裕隆汽車董事、台元紡織董事、中華汽車常務董事的林信義之外,裕隆又招兵買馬,找來擔任外商汽車總經理的胡開昌與李昌益,分別就任納智捷的總經理與行銷協理,負責自有品牌的行銷與銷售。


 


這些汽車相關的主要幹部,都集中在新店中興路的總部大樓,如同當年苗栗三義裕隆廠辦合一的「臥薪嘗膽」時光,大家隨時可互動討論。


 


新店總部最高層的十一樓,只有一間大會議室、兩間一樣大的辦公室,分別是嚴凱泰的執行長辦公室,以及陳國榮的總經理辦公室。負責研發的劉一震在八樓,負責行銷的胡開昌與李昌益則在三樓。


 


去年一月,裕隆汽車宣布邀請曾經擔任Mazda TaiwanJaguar Taiwan執行總裁、福特高級車事業集團大中國區總裁的胡開昌,掌舵納智捷汽車公司。總是西裝畢挺、體面如紳士的胡開昌回憶,剛到任的時候,「這整層樓是黑的,只有我一個人,所以我坐在最接近門口的辦公室工作,如今所有的好手到齊,Luxgen新車發表的那一天,終於看到一個夢想成真,內心非常激動,」現在六十二歲、操盤過無數國際品牌的胡開昌,今天是為了自主品牌的夢而來。


 


劉一震是苗栗硬頸客家人,曾經是裕隆日產汽車總經理、車輛公會理事長,被嚴凱泰調任負責華擎與華創兩家公司。華擎負責設計Luxgen的引擎;華創車電則是負責Luxgen差異化競爭的祕密基地,主要負責汽車與電子產品的研發設計,以及電動車。


 


 


再思  智慧科技車的利與弊


 


華創從集團調派工程師,與從國外招募,成立將近五百人的團隊。「你知道嗎?華創經理級以上的主管,有二分之一來自當年的裕隆工程中心,」陳國榮說。當年的工程中心,就是為催生飛羚一○一誕生的設計中心,陳國榮是工程中心的試車手。「還有從美國通用、福特的設計人才,後來飛羚不做了,他們到了美國發展,今天時機成熟,都回來圓這個夢,」陳國榮陪著嚴凱泰接受採訪,加上他本身的採訪,超過四個小時,仍然神采飛揚。


 


新團隊之外,當年一手打下中華汽車輝煌業績,後曾擔任經濟部長、行政院副院長的「老臣」林信義,也已默默回到裕隆兩年。


 


「林信義回來,對你有幫助嗎?」記者問。「非常大,尤其他對於中華汽車非常的了解,」嚴凱泰誠懇地說。


 


去年,裕隆集團最大的痛處,就是中華汽車稅後虧損近五十五億。原因是去年中華汽車銷售量不佳,歷年折舊攤提太保守,在林信義的建議之下,一次認列了所有的攤提。今年,林信義開始對中華汽車緊迫盯人,預計可以達成小賺的目標。


 


林信義是集團裡可以對嚴凱泰扮演反對者、說難聽話的異議份子。


 


他的異議與提醒,連外界都知道。一位宏達電高階主管說,「林信義說,這台Luxgen這麼多智慧科技,萬一消費者不會用呢?萬一壞了,連維修廠都不會修呢?」


 


林信義擔心車用電子太複雜,反而造成使用者的進入障礙或是維修困難,宏達電最後簡化到六個按鍵,就可以操控所有智慧功能。


 


林信義在裕隆集團的辦公室,是在敦化南路的裕隆集團總管理處,將原來整層的吳舜文辦公室,分隔為紀念辦公室與林信義辦公室。「我每次從辦公室走出來,看到吳董事長的肖像,就覺得現在是為了報她的知遇之恩,」他回到裕隆上班之後,曾經這樣表示。


 


 


即使有了相對成熟的團隊,外界對這樣的組合,仍有疑慮,「中華、裕隆的工程師加上從福特與通用的人才,一起工作三年九個月,就能跟美日汽車大廠的設計研發相匹敵嗎?還有,裕隆的口袋夠深嗎?至少需要準備六百億元。」


 


放眼全球車市,後發汽車品牌能夠自主創新嗎?


 


事實上,大環境對後發品牌是有利的。


 


近年,全球汽車產業不斷購併、重組、打散的結果,釋放了原本緊密結合的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關係,各關鍵零組件公司開始積極與有資金、有企圖心的後發品牌合作。這造就了大陸自創汽車品牌公司,奇瑞、吉利、比亞迪、哈飛、江淮等車廠,推出價格低廉的汽車之後,被消費者廣為接受,佔有大陸總市場的四○%(包含卡車)。


 


嚴凱泰也自我分析,「做便宜車,我們永遠做不贏印度、中國大陸的。所以我要在世界這個環境下,走在一個中高或中低價位,重點是每一部車充滿了特色。」


 


利基  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幾年前,嚴凱泰和陳國榮一起喝酒時,經常問「有什麼是與眾不同的?有什麼能力是台灣勝過大陸的?」討論到最後,就是一台讓使用者喜愛而且上癮的智慧科技車。


 


外界分析,Luxgen是裕隆一個「對」的差異化競爭策略。過去汽車產業著重機械,最新的主流則是電子,Luxgen加上台灣獨特資訊電子的優勢,造成明顯的差異化。


 


對合作夥伴宏達電來說,「手機設計壽命短暫,淘汰率快,但是車用電子的生命週期長,是一個獲利穩定的新事業,」一位宏達電高階主管表示,宏達電全力投入Luxgen產品開發,投入上百位工程師。


 


宏達電並與億光、益通、永彰、華晶、世紀民生等共六家科技廠商在兩年前投資華創,共佔有二○%的股份。


 


 


「我們還吃醋地說,周永明從來沒有為自己的HTC做廣告,處女秀竟然給了裕隆,」一位宏達電高階主管表示,或許是周永明了解選擇走品牌之路,有麼多艱辛,因此惺惺相惜。納智捷行銷企劃部經理張嘉芬表示,周永明在Luxgen發表之前,曾經要求試車,提出許多建議。


 


除了HTC發展Think+車用電子的系統,具備影音娛樂、電話通訊、衛星導航、行車安全、車主專屬、系統設定六大功能。另外一個IT的創新優勢是Eagle View+360。它是由裕隆集團旗下的全世界最大的數位相機生產公司華晶科技,為Luxgen量身訂做的三○萬像素鏡頭,可以發覺人眼看不見的死角。


 


Luxgen上市短短兩個月,就接單一千台以上,有了第一步的喜訊,鼓舞了整個團隊。「這表示消費者接受Luxgen的產品概念,不只是感性的感召,而且是實際購買,這樣的產品定位、定性與價格策略是打中消費者,」胡開昌說。


 


挑戰1 行銷戰後  品質戰開打


 


第一波行銷戰算是成功,但接下來就是客戶親身體驗的品質戰。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念茲在茲地提醒,「汽車最重要的就是消費者的使用經驗,如果品質不夠穩定,前面累積的所有品牌形象都會被輕易摧毀,」施振榮說。


一位資深的業者分析,Luxgen確保品質安定的三大關鍵是:


 


第一,整合技術能力。包括自主研發加上國外技術指導的設計整合、汽車與電子的系統整合、各項功能的品質整合,都必須到達一個成熟的境界。


 


第二,發包生產的品質。裕隆與中華汽車長期在規模不大的環境下競爭,發展一套多樣少量的生產管理模式,加上老練的台灣汽車衛星廠商,供應鏈運作順暢。但是,面對「完全」自主設計的引擎、底盤、車身、內裝的設計生產,品質的風險係數就需進入全新的估算。


 


 


「如果出了問題,現在網路這麼發達,所有投下去的廣告都是白費,」一位關心裕隆的業者表示。


 


第三是成本。如果能夠再降低生產成本,對於走長遠的品牌之路會有長期的競爭力。


 


一位外商汽車高階主管表示,裕隆很能掌握台灣消費者的內在渴望,喜歡炫耀式豪華的配備,以低於國外車的價格就能獲得等同於國外高級車種的配備與設計,從CefiroLuxgen都是這樣的產品概念。


 


未來,Luxgen要進攻中國,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力落在價格高、低兩極,中間地帶的Luxgen既沒有知名度,又夾在國際品牌車與中國大陸本土車廠之間,如何勝出?值得關注。如果能降低成本,才有利於在大陸市場競爭。


 


這也引發另一個眾人的疑問,就是裕隆集團有足夠的資金支撐Luxgen嗎?


 


挑戰2  誰扮演金援支柱?


 


當年飛羚一○一,動用了裕隆資本額的三分之一成立工程中心,如今Luxgen的財務投入,並不至於拖垮整個集團。


 


裕隆集團的優點是財務保守,缺點是集團經營績效普通。


 


相較其他集團或公司,裕隆集團負債比例較低,財務桿槓操作較少。過去甚至很少貸款,現在最多是信用貸款,還用不上抵押貸款,本身也有許多土地資源為後盾。


 


但是,翻開整個集團的經營績效,今年上半年除了裕隆汽車、裕隆日產、華晶科技表現較好,其他幾乎是平平。尤其是曾經入選《天下雜誌》標竿企業的中華汽車,從市佔率曾高達三○%,掉到一六%,是更需要警惕的公司。


 


了解嚴凱泰的人都知道,他的管理風格是不事必躬親、傾向授權,同時待人溫厚。但另一面的說法,就可能是賞罰不夠分明。他不似本土科技龍頭們的管理霸氣、軍令如山;也沒有外商企業績效兩判的無情。例如,旗下幾家公司總經理的績效不佳,就只是調任其他關係企業,但一樣坐領高薪。


 


 


品質、財務之外,Luxgen下個更嚴峻的挑戰在大陸。除了批文核准外,還在於消費者的接受度。


 


目前納智捷公司在大陸的進度已經到了核准建廠、預計明年十月生產的階段。


裕隆在中國大陸的佈局已經有多年的經驗與友好關係。吳舜文的堂弟吳階平曾任中共人大副委員長,加上浙江省府、東風集團高層的支持,嚴凱泰將落腳的中國第三個據點是浙江杭州。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納智捷公司、東風公司與杭州市已經簽訂三方協議,將在浙江省蕭山臨江工業區建立新汽車工廠,第一期設計產能就達十二萬輛,與裕隆三義廠相當。


 


上市公司裕隆汽車也在今年八月二十日公告,投資大陸納智捷零部件公司約十六億新台幣。預計在明年十月投產。


 


嚴凱泰的團隊在為Luxgen佈局台灣與中國市場的同時,也在洽談中東與俄羅斯市場。


 


裕隆自創納智捷品牌的初衷與企圖是,希望繼Acer(電腦)與Giant(腳踏車)之後,再增加一個耀眼的台灣品牌。「能不能成功是看長遠,我的接班會有結束的一天,但是納智捷是不會結束的,自主品牌的事會一直持續下去,」經常一派輕鬆的嚴凱泰突然嚴肅地說。


 


二十一年前,嚴凱泰飛回台灣,不知道前面有許多挑戰迎接著他,如今他體會接班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責任。試想二十年後,回首看今天,會是如何評價自己?


 


這是一條嚴凱泰的不歸路。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51期】


相關文章推薦


 品牌‧翻轉世界(影音)


 M型社會趨勢下的品牌行銷術(影音)


 超級品牌的七塊拼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