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最近疾呼企業要加薪,但台灣企業問題面臨附加價值太低的問題,導致於實際工資沒辦法增加。我認為可以透過創新與資本支出提升附加價值,即便是成熟、傳統產業,例如汽車、鋼鐵,也不能忽略任何創新的機會。


企業的附加價值意義甚大,一個公司的附加價值,是營收扣掉工資以外的成本。這個重要性,好比把工資放在一個圓圈,這個圓圈包含股東與員工,由股東提供資本、員工提供勞力。以這個圈當作單位,公司的收入扣掉原料、建廠等成本,就等於這個圈圈的附加價值。


企業附加價值決定很多東西,包括「能夠給股東多少回饋?」「能夠給員工多少待遇?」,更能決定未來投資多少資金進行研發與硬體擴張。假如附加價值是零,就沒辦法做任何事情。


台灣企業問題是附加價值太低,以至於實際工資沒有增加,最近馬總統大聲疾呼,企業應該要加薪。在我看來,根本原因就是附加價值不夠,要加薪的前提,就是要提升附加價值。


很多人不贊成台商到大陸發展,但我們必須承認,大陸工資確實比台灣低。到大陸去的基本原因就是附加價值不夠,美國也有同樣問題,美國製造業出走,也就是因為企業附加價值低。


有人會問,台灣代工製造模式能繼續發展下去嗎?台積電也被稱代工行業,但我覺得晶圓代工的發展無窮,因為我們的附加價值高。


從財務觀點出發,台積電去年營收減去成本(不包含員工工資及分紅)的金額是2,140億元,占年度營收的51%,相較於台灣傳統製造公司的附加價值佔營收16%,台積電附加價值很高,也是全球製造公司前30名。


以此換算,台積電去年每位員工的附加價值是650萬元,遠比台灣傳統製造公司的55萬元高出甚多。從這個面向來看,台灣傳統製造業每位員工一年的附加價值僅55萬元,馬總統談到希望加薪,在我看來並不容易。


企業要創造附加價值,最關鍵的是創新(Innovation),其次是資本投入(Captical)。每家公司都有創新,只是程度多少的差異。典型的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低,也還是有創新的,只是創新不夠多;創新程度愈高,附加價值愈高。


對於一個成熟、傳統產業,例如鋼鐵、汽車,創新的空間很小,還是不能忽略任何可以創新的機會。


創新占台積電附加價值比重甚高。台積電去年的附加價值是2,140億元,占年度營收的51%,當中的五成,來自五年以內開發的新產品,有75%則從10年以內的新產品而來。


也就是說,若是五年前台積電把研發計畫全部停止,看似省了不少,但五年後台積電的附加價值就不會是2,140億元,而只會是1 ,000多億元。假如10年前就把研發計畫停止,台積電去年附加價值營收占比將會跌到25%以下,甚至更低。


這是很重要的啟示,研發是長遠的東西,假如減少研發,後果是慢慢發生的。除了研發外,鼓勵創新的環境也很重要,台積電的做法是獎勵成功的創新,不罰失敗的創新。


台積電最大的創新,就是它不是代工,這是公司一開始就有的創新。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所說的微笑曲線,左邊是創新,右邊是服務,中間利潤最低是代工,台積電最大的創新,就是這三個要件統統都有。


這時有人會問,台積電未來五年可以增加附加價值的創新在哪?我認為應該是手持裝置。


半導體發展30多年來,出現過兩次「大殺手級應用」,第一個是1980年的個人電腦(PC),第二個是2000年的手機。PC大普及的前五、六年,要不是IBM,誰會知道PC會興起?手機正式起飛的五年前,連英特爾創辦人高登摩爾(Gordon Earle Moore)都沒預料這玩意兒一年市場需求會高達10億支。


我以我太太做例子,現在每天她花好幾個小時在使用iPhoneiPad等科技產品,這讓我看到未來510年,半導體將出現第三個殺手級應用,就是手持裝置,這會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的應用。(本文摘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演講,記者陳碧珠整理)


2011/03/26 經濟日報】


 


 


相關文章推薦


 創新30 從解決人的需求出發


 HTC品牌之路/創新 才會與眾不同


 施振榮瓶頸是創新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