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名校畢業,非傳統定義的「好學生」,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卻能在職場上一路過關斬將暢行無阻,問他職場上如何成功,他妙答:做事情「搞怪」(台語)啊!
我一直都不是很會讀書的學生,大學四年的成績馬馬虎虎,但是課堂外卻很豐富,時間都拿來打球、參加社團;上課不是不重要,但是參與社團、實習的「實作」經驗,我覺得更重要。這種經驗的累積,就像每一場隨堂考,從中能了解自己的特質、擅長什麼,適合什麼;而且「實作」可以讓人磨去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務實地看待日後的工作競爭。
所以我應徵人,學歷通常不是最主要考慮的條件;面試時,我一定問兩個問題:平常做什麼運動?學校裡參加過哪些社團?通常喜歡打籃球、棒球這類團體球賽的人,對團隊合作有概念、有求勝心,較能面對競爭與挑戰;而熱衷社團活動,往往也具備勇於任事的特質。
找出癥結創造最有效方法
工作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做事我習慣追究問題的根本,抓到根本,就好對症下藥。曾經有個朋友推廣在職訓練課程,寄了上千份宣傳單,卻只來了三、五個人報名,我說你這樣寄是不行的,我來試試,結果我總共只寄了五十封,就額滿開課,我用了什麼方法?
我只是跟這個朋友要了曾經參加過的名單,以進階班做宣傳重點。當時台灣企業對於在職訓練接受度還不高,我的判斷是會參加的就是那幾家,因此,寄一堆傳單當然徒勞無功,反而上過課的公司接受度較高,有進階班就會好奇想了解。這就是你要了解事情的本質,思考如何命中目標,找最有效方法,那麼,不用大費周章就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職場上的我一直保有好奇心,隨時體察產業脈動,觀察周遭環境人事的微妙差異,只要有小小的不尋常,我就提問,給自己、給同仁們「找碴」,然後找出答案。
前陣子我去一家門市,發現門市入口側邊有個六十乘二十公分深的空間空著,我就問了:「為什麼?」結果發現,是為了遷就鐵門設計,我又問了:「沒有鐵門會怎樣?」答案是「不會」。我們二十四小時開店,哪需要鐵門?一想通,破除鐵門的限制,那個空間因此可以多陳列一百項商品販售!
在職場上,我們常受制於原有環境,因循現況去做事,習慣照著老規矩,大家都這樣,所以我跟著用一樣的方式做事最安全。事實上,如果培養隨時創新改造的習慣,用這樣會不會更好去思考工作的方法,老闆不會因你「打破常規卻讓事情更好」而怪你的;即使一時沒有得到鼓勵,至少也留下不錯的印象...
《今周刊》757期更多精采文章
相關文章推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