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世代對於職涯的不同觀念,如何撼動著社會?從上一個卡位成功的世代眼中,他們改變的影響力有多大?

【文/陳怡伶】







 

 除了現在的新世代之外,另一個在韓國曾引起討論、並且被特別註記的,是所謂的「386 世代」。


十餘年前出現的「386 世代」一詞,指的是韓國當時「30 多歲、80 年代上大學、60 年代出生」的人,他們現在4、50歲上下,在各方面都是中堅份子。


386 世代走過學運、民主抗爭,是隨著經濟起飛,在社會裡卡位成功的幸運世代。他們如何看待新世代?有人認為新世代令人「暈眩」,有人則認為他們是不幸的一代。


身為386 世代一員,東亞大學政治系教授林錫俊根據長年觀察指出,新世代的價值觀與行動力,正從各方面開始改變社會。


1變 先選「有保障」低收入職


Q你觀察,新世代的工作觀與你們有什麼不同?


A經歷1997 年金融危機後,新世代顯得更務實、更尋求安全感,因為真正體會到「裁員」的恐懼。危機前,經濟由大財閥支撐,這些企業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對於高度忠誠的員工也提出優渥保障,員工通常會待到退休,換工作或創業非常少見。


金融危機後衝擊新世代最大之處,就是「非定規職勞動者」的出現(編按:類似台灣的「非典型就業」,如派遣、約聘等)。不只出現在藍領,更普遍存在於白領階級,甚至大企業開始雇用非定規職勞動者,取代正職人員(編按:這種工作不穩定,薪水低、福利少,卻是許多社會新鮮人的第一份工作)。


為尋求安全感,新世代積極爭取穩定工作。排名前幾名的大學生都爭相念醫科、到大企業或擔任教職;公職考試也非常熱門。通常大學學歷應報考公務員5 級的職等,但太多人競爭,有些人就報考等同高中學歷的職等,以獲取較高的錄取機會,即使薪水會少很多。


這種現象反映出,相較於上個世代,新世代更關注自身所處的環境,既然失業率居高不下,寧可先選擇「有保障」的「低收入工作」。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35期;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相關文章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