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並不等於經營成功。中華企業研究院公益董事長陳定國針對國內1,000位高階經理人,以現代積極管理哲學調查,發現目標、系統、價值、未來、精進、變化、速度、客觀、權威、直接、苦練、服務,是台灣高階主管認為最重要的12項經營心法。


陳定國表示,創業成功是指在五年內,從無到有創業且生存不死,才算是創業成功,若是公司在五年內陣亡,就不能算是創業成功。而創業成功並不等於經營成功,企業要在五年創業成功之後,又在往後20年以上守成並且成長,才算經營成功。若在20年中沒有成長,只能算是創業成功,但經營不成功。


創業必須臨機應變,可謂萬事艱難,陳定國表示,創業過程中,很多創業者面對困難時,有的忘記創業初衷,有的無法堅持,更糟的是為非作歹,如果有心靈指引,比較能夠摒除雜念,克服萬難創業成功。


陳定國從2005年開始,針對國內1,000位以上的企業高階經理人,調查積極管理哲學重要性排序,發現目標、系統、價值、未來、精進、變化、速度、客觀、權威、直接、苦練、服務,是台灣高階主管認為最重要的12項經營心法,也就是心靈指引。


陳定國指出,能夠做到這12項積極管理的創業者少之又少,但只要能具備其中幾項,就能小有成就。所謂的目標,就是以目標管理取代隨意管理;系統就是追求整體性的功勞,而非零碎的苦勞;價值是指公司有形資產雖有價值,但無形的技術、專利、品牌、聲望、人才,更有價值。未來則是意指多瞻望未來挑戰風險,而非留戀過去避開風險。


陳定國認為,經營者應該要持續精進,也就是虛懷若谷、禮賢下士,自己不斷再學習;對於大環境的變化,要以自己變化,來應付環境變化,而非存有等別人變化失敗,自己不敗成功的僥倖之心。此外,變化也要講求速度,在競爭的環境,快速搶先反應,要比先看別人如何反應,若有利再跟隨,來得主動掌握機先


所謂的客觀,就是大小決策是根據客觀數據比較,不是靠雄辯。這點和權威有關,很多主管認為官大學問大,但在競爭的環境裡,廣大的知識和即時的情報才是權威的來源。另外,在上下管理中,處事簡化直指心性的管理,要比繁文縟節、虛偽浪費來得有效率。


此外,各行各業不論是經營者本身或是員工,都必須要有刻苦耐勞的精神,也就是耐操的功夫,並且發揮服務精神,因為公司是服務社會的工具,而非唯利是圖的工具,也就是社會責任先於營利責任!


 


 


相關文章推薦


良心創業精神-李開復~佳興強力推薦


張忠謀:領導人要全才教育-佳興強力推薦


何飛鵬/辨識組織可用的人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