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下高達600萬新台幣年薪,還有拿到綠卡的美好生活,顏君庭決心把美國「設計即生活」的文化帶回台灣,花了兩年時間,打造出台灣最大的設計商品網站Pinkoi


【採訪.撰文/陳怡如;攝影/林衍億】


24千件商品一字排開,從衣服、卡片到鞋包配件,大多來自台灣的原創設計。在這裡,你不用頂著豔陽穿梭在市集攤位,而是用滑鼠探索這個設計寶庫,這是台灣最大的設計品購物平台Pinkoi


Pinkoi的創辦人顏君庭,曾在美國生活七年之久,他在周末最常做的事,就是去逛二手市集和設計商店,「在美國,設計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覺得自己在逛設計店,反而像在全聯買東西一樣平常。」顏君庭甚至看到許多設計品是「made in Taiwan」,但大家卻都不曉得台灣的設計之美,這讓他下定決心,要把這樣的生活文化帶回台灣。


因為這個決定,讓他的人生瞬間從零開始。研究所畢業後,他的事業版圖都在矽谷,前兩年在趨勢科技,後四年在美國雅虎。以前的他,一心只想當專業經理人,卻在進入雅虎後,觀念慢慢轉變。那時很多白人同事是因為創業失敗,所以先到公司賺錢,一年半後就辭職再創業,「我以前根本沒想過創業,他們讓我開始注意這件事。」


真正開始體驗創業的美好,是從他負責雅虎Answers(雅虎知識+)開始。那是雅虎和Google熱烈競爭的年代,Answers一開始只是獨立的小專案,雅虎卻給團隊成員很大空間,最後Answers一鳴驚人,成為雅虎唯一打敗Google的服務。「Answers很像在公司的內部創業,我從它很小一路看它長得非常大。」


這種新創氛圍勾起他的創業夢,但等著顏君庭的卻是更大的天人交戰。當時他在雅虎的年薪高達新台幣600萬元,工作滿四年股票已能行使兌現權,多留半年還可以再拿300萬元紅利,加上小孩出生、拿到綠卡,「所有台灣人想留在美國的原因,我都達成了。」


因此當他提出回台創業的念頭,妻子、父母都無法理解。最後讓他下定決心的關鍵,是他看到團隊裡40多歲的同事,生活雖然優渥,上面卻有一個年輕老闆,「這是我要的生活嗎?」顏君庭自問。掙扎整整一年,他決定放下一切,在2009年底回到台灣。


沒想到衝擊才正要開始。顏君庭委託友人先幫他物色住處,對方說房子就在交通便利的信義區,等他下飛機才發現,是在吳興街彎曲山路的盡頭,走6分鐘到山腰才有站牌,等待每25分鐘的小巴開往市區。而生活空間更從在美國有前院、後院還可以停車的獨棟別墅,瞬間變成只有10的小公寓。


「媽呀!我要回去!」站在房子前,他閃過這個念頭。只是隨後接到搬家工人的電話,問他從美國寄回來50多箱行李要搬去哪?最後也只好硬著頭皮寄到小公寓。「反正這過程已經開膛破肚,你很難再縫合回來,就只好繼續再開下去吧!」顏君庭回想當時,每一幕都還歷歷在目。


沒心思細想生活條件,顏君庭只想趕快開始創業。他在家裡隔出一個小書房,和在網路認識的技術長李讓,窩在一張小小的辦公桌前,幾乎是肩併肩坐在一起工作。終於,Pinkoi2010年底正式上線。


設計師從觀望到認同


網站開張只是第一步,更大挑戰在於說服設計師加入。「剛開始找設計師,真的是土法煉鋼,」顏君庭沒有人脈,只好去各大展覽看商品標籤,再到Google搜尋聯絡方式。有時問到下游工廠,就拜託它們透露客戶是誰。同時他也到市集,直接找設計師說明來意,但卻常被潑冷水:「過去多少人找我說要做平台都失敗了,你有什麼不一樣?」


此時顏君庭就會耐著性子解釋,Pinkoi專注在設計商品,提供完整後台工具,讓設計師自己上架管理,省去中間層層通路、代理費用,「我們右手是市場,左手是設計師,用平台縮短兩者距離。」Pinkoi甚至不收上架費,只抽取交易金額的一成。


因為過去在美國逛市集的經驗,對比國外設計師的熱情,顏君庭發現台灣設計師普遍缺乏自信,更不懂得說出創作理念,「販售不是最終目的,我們更想幫設計師建立品牌價值。」因此Pinkoi特別闢有講述設計故事的專區,同時也鼓勵設計師直接把創作理念寫在購買頁上。


一開始設計師也只抱著觀望心態,到最後紛紛認同。目前Pinkoi共有900個設計品牌進駐,設計師人數超過6000人,其中八成五來自台灣,商品數高達24千個。顏君庭更興奮地說,某知名T-shirt品牌在兩年來拒絕他10多次後,最近終於答應上架,「這是口碑凝聚的過程。」


「創業比我想像中苦很多,以前美國同事都不談辛苦的那一面!」顏君庭笑著說。但熬過辛苦,今年3Pinkoi已達成損平,目前每月營收都突破百萬,最近更獲得Ideas Show的評審團獎。在7月推出英文版進軍歐美後,明年第二季還要踏入日本。


也因為創業,讓顏君庭格外體認專注的重要。Pinkoi曾在台灣設計博覽會擺攤,九天銷售達50多萬元,讓他們一度想轉型開店。「一開始的成功反而是壞事,可能阻礙更大的成功,不管外面有多麼惡魔的引誘,還是要Focus。」現在他們就帶著篤定腳步,專心一致往亞洲最大的設計平台邁進。


【完整內容請見《數位時代》8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精準行銷決戰行動和家外媒體


App生存密碼 從80%失敗品牌學教訓


Fab.com 專注做好一件事,顧客就會愛上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