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位時代的員工形形色色,很多企業領導人總會批評其無法吃苦耐勞,責備其自我意識太強,抱怨其想法天馬行空。


【文/張博棟(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研究中心博士)】


若我們綜合分析這些新一代的知識工作者,其績效表現差的可能原因,約略可以歸結於「三不」:(一)不會做:欠缺獨力或協作完成工作的能力;(二)不清楚:不知道做的好或不好的標準在哪裡;(三)不願意:有一定的能力,且知道工作標準,但動機薄弱、態度消極。


優比速(UPS)創辦人吉姆.凱西(Jim Casey)認為:「發掘和培訓員工潛能,是企業領導人的責任。」不會做的,必須透過持續培訓,協助建立必要的工作能力;不清楚的,必須透過持續指導,建立高標準的工作意識;不願意的,必須透過鼓勵參與、持續分享,使其認同工作價值,激發工作熱情。換言之,為突破三不障礙,使得員工創造高績效,企業領導人必須標舉、宣揚、灌輸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是一種為工作者長期所堅持的、一貫的、穩定的工作態度。若能有系統地加以引導、發揚,可以協助企業領導人建立團隊共識,以及核心競爭力。「敬」是自律和尊重,可理解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於專業要敦促自己精專知識和技能,使自己有深度;對於產業要關切現狀與未來的發展,使自己有廣度,而透過敬業精神的發揚,可以專注於工作,持續創造工作價值,使自己有高度。


細究敬業精神的內涵,可以理解成強勁的事業心和高效的執行力,這也是一個人如何付出、展現「心力」的工作歷程。進一步分析,事業心是由責任心、進取心、企圖心等「三心」所體現;而執行力是由解釋力、管控力、預測力等「三力」所印證。組織中處於不同管理層級的幹部,其事業心的強度各有不同,基層要有責任心、中層要有進取心、高層要有企圖心;而對執行力則必須要有精確的力度掌握,意即要有解釋力去反省過去,有管控力去總結現在,有預測力去前瞻未來。


國學中有一句話「涵養需用敬,進學在致知」,關於理想的堅持,每人心中要有一把尺,關於專業的精進,要追求創新、永無止境。從這句話中,兩岸企業領導人可以反思,如何以身作則,激發人才的敬業精神,貫徹展現心力,在工作中自助助人,有夢想、有熱情、有紀律、有成就。


【完整內容請見《兩岸商情》月刊201211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重複的力量


做好工作勝過找到好工作


先改變自己,才能擴大影響力改變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