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錦勳】


闖世代身上到底具有什麼樣的DNA,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從志工服務,告訴你。


嚴長壽口述:


很多人覺得退休就是什麼都不做,這樣子就會長壽。也有的人賺了錢之後,不曉得轉彎,不會善用資源,做出對社會及人類有貢獻的事情。


然而,我想要追求的是一種有意義的生命境界。成立公益平台是我給自己的一個使命,要做花東永遠的志工,也期許公益平台成為一種示範,接引更多天使、志工、資源進入花東,轉化成為源源不斷的改革能量。


我常說要做花東的「志工」,但什麼是「志工」卻值得玩味。


過去我曾在一次志工共識營中,提到我對「志工」的看法。我要基金會的同仁想辦法先養成一個習慣,也就是志工的第1 個心態:「我們是去傾聽、整合、啟發、伴護,而不是去幫助或施捨。」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引進許多資源或是人脈,深入部落,了解當地問題,改造產業教育和環境,但是我始終不願意說這是一種「幫助」,因為我認為這所有的努力,只是把舞台「還給」本來就有天賦的人。讓他們被整個社會看到,找回自信,我們絕不是在「施捨」


其實短期的志工若對當地環境和自己能力不夠了解,有時候反而初期會成為公益團體的負擔,例如,一個有愛心的志工,到非洲動亂戰火的國家,可能心理上一時無法忍受環境很糟、大量的災民、血肉模糊的屍體;或者說不定到了某個地方,自己都先水土不服,瀉肚子好幾天;或是一去西藏便得到高山症,頭痛得一塌糊塗。可能自己都需要很長的調適,才能找到施力點。原先以為是去幫助別人的,之後才發現自己先需要被人幫助。


志工的第2 個心態是:「我們不是來幫助別人,而是來學習的,甚至學習到我們一輩子都不太可能學到的新事物。」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扮演一定的角色,例如,醫生平常都在自己專精的領域,藝術家也習慣在自己藝術家的領域,學生也在自己的學習領域,較少有機會跳出自己狹隘的領域,將自己放大到別的環境去,因此從事志工便是最好的學習機會,一方面既可以貢獻專業,一方面又不必死守某一專業。


因為身為「志工」必須要捨棄專業的傲慢,更謙卑地倒空自己,學習跟別人、不同組織、部門互動,甚至跟陌生組織團隊合作,異中求同,產生共識,激發潛能,打開格局。而且,進一步在深入探索社會結構之後,反而可以促使我們反省,了解更寬廣的社會及其可以改變的地方,讓實踐帶領我們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人,志工不是抱著滿腔熱情就可以。


公益平台有一個原則:「政府在做的事,我們不做;別人會做、能做的事,我們不做;別人做得更好的事,我們也不做。」


建立了正確的「志工」心態之後, 我們公益平台夥伴們推動任何事情, 都本著這種心情做事,要做到「歡喜受,甘願做」。


「闖世代」的熱血基因活在每個人血液裡!


今年65 歲的嚴長壽, 3 年前成立「公益平台基金會」之後,率先將自己捐出來,像白灰底下煨著的殷紅炭火,渾身上下燃燒旺盛熱情,他以多年建立個人公信力、誠懇的用心,鼓動全台眾多志工,一起為花東未來努力。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30雜誌》12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轉往髮型師的圓夢中途站


創造職涯價值 作個職場常勝軍


台裔當紅製片林暐 華納兄弟捧約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