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產業中,微電影顯然已經搶奪到了足夠的話語權。微電影顧名思義就是如同電影的呈現,但是時間更為精簡,一般為520分鐘,在各種新媒體,尤其適合在移動端展現,可以更為便利的讓觀看者在移動狀態或是片斷時間觀看。


【撰文/鄧方希】


前幾天看到一篇報導,由於環保意識的提升以及市場景氣的低迷,民眾們對於日常的支出更是得算計,1盒牙籤有100根,用到完需要很久時間,1包棉花棒有100根,單身的人一次不需要這麼多,所以開始出了5根牙籤,5支棉花棒的微包裝。現在全球可以說是進入了「微」時代,從我們上網工具說起,從桌上型PC,到可攜式的筆記型電腦,到各式PAD,基本上到了現在,以我個人來說,已經可以用皮包裡的小手機處理大部分的上網工作。


上網寫寫東西吧,個人BLOG已經不夠微,現在微博的發展早已經取代許多傳統媒體的功能,發發消息跟朋友聊幾句吧,簡訊已經不夠微,手機裡微信的普及已經成了許多人主要的溝通工具。


微電影成為行銷新寵


在影視產業中,微電影顯然已經搶奪到了足夠的話語權。微電影顧名思義就是如同電影的呈現,但是時間更為精簡,一般為520分鐘,在各種新媒體,尤其適合在移動端展現,可以更為便利的讓觀看者在移動狀態或是片斷時間觀看。


對於創作者來說,微電影可以用最低廉的方式、最小的成本最大化地呈現導演想說的故事,中國從2010年開始,微電影的風潮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從大導演到小學生,都有機會拍出打動人心的作品,而這些人氣作品就成了一個個廣告植入的最佳平臺,由於傳統影視劇的拍攝時間長且成本高,必須先融資後拍攝,再賣廣告以及版權,但對於很多微電影製作企業來說,可以把這個漫長過程壓縮為找廣告商直接買單。這種方式,已經顛覆了傳統製片的厚重感,輕薄短小、回收快的商業模式,使得微電影行銷的性價比極高,其傳播範圍之廣、接受度之高、以及傳播成本之低,吸引了眾多品牌商嘗試和採用微電影行銷,也成為了眾多新興資本瞄準的標的。


中國的新興產業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2011年共生產2000部左右的微電影,佳能製作、姜文導演的《看球記》創造了最高費用記錄,達人民幣8500萬元,最低的草根微電影製作成本僅人民幣數百元。現在中國新媒體界無不大力鼓勵原創,任何人幾乎隨手拍攝的短片,立刻可以透過手機上傳到各平臺,甚至可以根據自己拍攝短片在網上的點擊率與平臺進行收入分成,這個激勵更是提供了原創的土壤。幾家大型視頻網站甚至在2013年準備了上億人民幣的預算來推動微電影的原創,中國又多了一個新的行業!


看來在微時代裡,在荷包也變微的時候,這些聞得遠的投資人還是可以看到商機。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000期】


相關文章推薦

迎接網路時代


facebook成為人才最大磁鐵


專訪龍應台:我要讓文化成為國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