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裡,都會聽到「口頭禪」。口頭禪是語言的弊病,不具意識的回應。作者列舉了口頭禪的幾種形式,以及背後蘊含的意義──大部份都是推託、回絕之詞。作者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對方的話語順著往下說,最後運用對方的「口頭禪」,將工作、或訂單手到擒來。


【文/洪良浩】


不論是電視或廣播的採訪節目,每每聽到受訪者在言談之中,所談的主題除了言不及義之外,最難忍受的是不斷的口頭禪,只要你稍加注意,「然後」的口頭禪幾乎是每句話的開始,最糟糕的是在每句的中間停歇時,還要再加另外一個口頭禪「對」!對於講話的人來說,可能極其自然,用「然後」來銜接前面的句子並為接下來要表達的意思做開場;而中間以「對」來肯定自己。但是,在聽者的耳中,却覺得非常厭煩與刺耳。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這兩句口頭禪,比流感病毒還厲害,到處蔓延,幾乎成為時下的「標準」用語。我常常提醒使用這兩句口頭禪的人盡量避免,可是他們却死也不承認有口頭禪,還辯稱他們自己的口語表達非常順暢,不覺自己有此毛病。


口頭禪就像壞習慣一樣,經年累月的重複使用與出現,自己不覺得有任何的不妥。但是,在別人的眼裏、耳裏,就是看不慣,也不順耳;就像有口臭的人,自己不自覺一樣。


口頭禪在人際溝通中,稀釋了語言的精華,阻隔了語言的穿透力,更模糊了內容與焦點,降低了溝通的效能,在管理上,主管與主管、主管與部屬、部屬與部屬的對話中,也常出現一些混淆不清的口頭禪,對於講話的人來說意義不大,但對於受話的人,却造成很大差異的解讀,例如:


我沒時間:這是最冠冕堂皇的藉口,也是推托的最好理由,部屬用來搪塞主管交付的任務,主管用來緩衝部屬的要求。藉着「我沒時間」的口頭禪先給予拒絕,再看情况的演變,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回應。其實有沒有時間的扶擇,取決於個人的價值判斷;凡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價值排在前面,當然就不會有「我沒時間」的顧慮了。


我要想一想:這是碰到棘手難事、拿不定主意時的口頭禪,藉着「我要想一想」來爭取時間思考;也可能是給予對方一個軟釘子,拒絕請求的一句口頭禪。畢竟我要想一想這句話所隱含的時間,可能想了一年或兩年都沒有結果,甚至根本連想都沒想的推絕了。


我要計劃計劃:計劃只是一個緩兵之計的口頭禪,凡事當下不能決定的,為了表示自己的關心,表面上以計劃為由,爭取到思考的時間之後,再参酌其他人的意見來決定。也可能以這句口頭禪來廻避任何的要求。


我們認為,明辨口頭禪的真正用意,才不會被口頭禪所誤導。 有些口頭禪是使用習慣所造成,不具語意內容的意義。但是,有些口頭禪是反射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及行為準則,那就不能不給予深度的研究了。你可以循著他的口頭禪,技巧的詢問對方什麽時候有時間、你要想那些、你要計劃什麼細節,需要我提供什麽協助?


【完整內容請見《管理雜誌464期】


相關文章推薦


當個有魅力的人


不為五斗米折腰? 


在關鍵點上 說對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