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管理思潮的改變,人力資源部門從最早期的單一行政角色,轉變更複雜甚或更兩難的多重功能角色。在各種不同角色的演進中,人資策略夥伴角色的誕生符合企業生存的需求與目的,最具劃時代的意義。


【撰文/林文政】


上一期的專欄中談了我在一項研究中的發現,調查結果指出,非人資與人資主管都一致認為「策略夥伴」「人資領導者」「人才發展者」三種人資角色對未來企業經營績效會有重大影響,然而,企業中的人資人員目前在這三種角色上,都尚未具備足夠的知識與技能,因此這是人力資源從業人員未來發展的重點,也是人資人員在專業職涯發展上要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本期綜合介紹人力資源管理與各種角色的歷史演進,歸納管理思潮、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以及人力資源管理角色的歷史演進。


強調協助、支持功能階段 在管理思潮上,18901940年間,主要盛行科學管理的理論,如泰勒式管理,19001950年間,則出現了行政科學管理的理論,如費堯的14項行政管理原則,在這兩個主要的管理學說下,19001920年期間,有關員工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在提升勞工關係(labor relations,著重在工會與團體協商事務的管理)與工業關係(industrial relations,著重在勞動條件的管理)的知識與技能,因此這個時期開始出現勞工關係與勞資關係行政專家的角色,這是人力資源管理角色的濫觴。


到了19301970年代間,開始盛行人際關係(human relations)學派,例如霍桑實驗使管理者逐漸了解人在組織生產力中的微妙關係,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與弗雷德里克‧赫茲伯格(Fredrick Herzberg)的需求理論(Theory of Needs),使管理者開始重視員工內在的心理需求,在這種管理思潮下,出現了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約略在19401960年代左右),主要重點在於,如何透過操控或滿足員工需求,以提高企業生產力與利潤,因此這個階段開始出現員工支持者的角色,而行政專家的角色則多集中在招募甄選、績效管理、薪資管理、安全衛生等角色的發揮。


重視個人專業技能與知識的提升 資源基礎與人力資本理論是1980年代以後最具代表性的理論。資源基礎理論觀點認為,組織的獨特資源是發展並維持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因此,擁有優秀的員工,是維持組織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而人力資本學派則主張擁有技能、經驗與知識的員工,對組織而言就是具有經濟價值的員工,所具備的技能與知識能夠增進生產力,被視為一種資本。


這些管理思潮使企業開始轉變對於人力在組織經營價值上的假設,在達成企業的經營目標上,員工已從被動成為主動的角色,從組織成本轉換成為組織資本。在這種管理思潮下,約略在19801990年代初期,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概念與實務開始出現,主要的特徵就是把人力當作具有附加價值的資本。


在這時期,行政專家的角色不但完整地擴及到人資選、用、育、留所有功能上,並且開始深化。但同時也有不少研究發現,人力資源管理並未如預期,可以對公司的經營績效產生正向影響。


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多數企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有許多企業開始組織再造,人力資源在企業經營、文化融合、組織設計、工作設計上被賦予很高的期望,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價值在於,透過與企業策略的連結來提高附加價值,並透過與高階主管的合作來落實上述的任務,這就是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意義。


在此時期,人力資源部門開始參與競爭策略規畫,積極地將各種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目的設定在,持續提升人力素質與競爭力,促成組織的策略性目標。


從行政基本功能提升為策略夥伴


為了達成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傳統的行政專家與員工支持者的角色顯然已無法滿足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重新聚焦與定位後全新的角色「人力資源策略夥伴」,主要功能是透過與策略事業夥伴合作,運用企業知識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技能,達成策略事業夥伴的組織目標。


2000年後,人力資源策略夥伴的角色仍然持續吃重,但在1997年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發表《人才爭奪戰》的報告後,發展出人力資本發展者和人資領導者這兩個新角色。


總體而言,歷經管理思潮的改變,人力資源專業人員的角色也隨著環境改變而調整,從最早期的單一行政角色(如勞工關係)轉變更複雜甚或更兩難的多重功能的角色(如人才管理),人力資源部門在從事人員記錄及控管員工行為的時間顯著減少;在設計人力資源制度、發展人力資本及扮演策略夥伴的時間,則是明顯增加。人力資源部門從作業性角色,逐漸轉換到策略性角色。


各種不同角色的演進中,人資策略夥伴角色的誕生最具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非常符合企業生存的需求與目的。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演進史中,新角色誕生的時間周期似乎愈來愈短,更創新、更顛覆傳統的人資角色未來必定陸續出現,而且出現的時間將遠遠短於我們的預期。


【完整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4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家書與寬容


黃群恩 真心做自己 真誠對別人


強效溝通4妙招 賴憲政展人脈、拓金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