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瓊是少數在國際揚名立萬的華裔巨星。成功扮演緬甸民主與人權鬥士翁山蘇姬之後,她擔任了紀錄片《綠色足跡》的製片。雖然楊紫瓊並未現身其中,卻讓我們看到她更成熟、美麗、睿智的那一面。


textJulian KanphotoHeinz Yen


女英雄不一定得飛簷走壁或舞刀弄槍。去年,楊紫瓊成功演繹緬甸民主與人權鬥士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化身現實世界的女英雄。《以愛之名:翁山蘇姬》(The Lady)是楊紫瓊少數非動作類型的作品,在片中,她收起飛天遁地的蓋世武功,運用扎實的演技「大顯身手」,成功詮釋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看過的人無不深受感動。對她而言,扮演這麼一位活生生的傳奇人物,除了演技層面的巨大挑戰,還肩負了一定程度的歷史責任,絕非只求賺人熱淚而已。今年,楊紫瓊隱身幕後,以製片的身分推出紀錄片《綠色足跡》(Pad Yatra),希望藉由一已力量,為地球保育盡一分心意。影片如實的記錄了嘉旺竹巴法王(His Holiness the Gyalwang Drukpa)率領七百名來自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環保鬥士,前後共四十二天的餐風露宿,不畏艱辛翻越五座海拔 五千公尺 高山,撿拾超過 五百公斤 的塑料垃圾,在世界屋脊栽種五萬棵樹苗的經過。


存善念,行善舉


「純粹是幸運和巧合!」楊紫瓊笑著解釋擔任《綠色足跡》製片的初始,「在很偶然的機緣下,我聽說了嘉旺竹巴法王號召的這項善行。當時,法王正在紐約領取聯合國頒發給他的『千禧年發展目標獎(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Award),表彰他於提倡環保和兩性平等的努力,我正巧也在紐約從事與道路安全有關的慈善計畫。由於某個好朋友的引介,我們倆便見面了。」當法王向楊紫瓊述說於喜馬拉雅山區推行的「綠色足跡」活動時,深受震撼的她心想,這麼有意義的事,足足七百人參與的浩大義舉,怎麼都沒有宣傳?沒人談論也沒人知曉?更何況,亞洲的大河都發源自喜馬拉雅山區,保護源頭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於是,她決定做點什麼。「慈善工作不僅僅只是募款,」她說,「更重要的是用創新的方式把訊息散發出去,喚起民眾的覺醒之後,讓大家因為關心和興趣投身其中。」


更令楊紫瓊感動的是,法王除了身體力行,還向當地居民進行各種宣導與教育,讓他們心甘情願且滿心歡喜的撿拾外來觀光客隨意丟棄的有毒垃圾,維護他們美麗家園的純淨無污染。後來,楊紫瓊認識了導演李妍瑩,「Wendy(李妍瑩)是個典型的紐約都會女郎,我很好奇、很佩服、也很想知道,是什麼令她捨棄現代化的舒適,自願走一趟『綠色足跡』?要知道,在這四十二天的旅程中,水、食物等日常必需品都扛在自己背上,還得在那麼高的山區步行,這需要耗費極大的耐力與意志力,非常辛苦。」


雖然楊紫瓊未能趕上這一次的「綠色足跡」(她說將來若有機會,她一定要親自走一趟),但她覺得,自己仍然可以做出些許貢獻,於是成就了這部紀錄片的發行。「人隨著年齡漸長,會想做一點非利己的、有意義的事。身為電影人,我很清楚電影對大眾造成的影響力。而且,『綠色足跡』的核心概念非關政治也非關宗教,純粹是愛與分享,或許,每一個人在每一天都可以走一趟屬於自己的迷你『綠色足跡』!」


綠色足跡,成長的足跡


電影《綠色足跡》不僅記述了愛和分享,還隱約透露了一種因為感知到自我成長或自我覺醒的喜悅。「的確!」楊紫瓊深有同感的說,「我想,儘管現代人的生活既舒適又便利,但我們多多少少像機器似的,每天為賺錢而工作,面對物質,往往是『想要』的欲望遠遠大過於『需要』。」在喜馬拉雅山區,當地人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腳踏實地,活得很自在,參與「綠色足跡」的所有人,在那四十二天的生活也一樣,即便辛苦,每一張臉上盡是平和與滿足。


「平凡人不可能沒有野心、沒有欲求,我們都想要好一點、多一點,這很正常。不過,有時不妨想想法王說的,把雙腳踩在地上,然後用心感受。或許,到頭來,你會發現自己並不需要那麼多。」許多女人常常叫嚷沒衣服穿了,但打開衣櫃一看,有大半根本沒穿過,有時甚至想不起當初為何買下,「我個人的例子是打包行李的時候。我經常為了兩三天的行程把行李箱塞得滿滿,這個也帶那個也帶,只為以防萬一,結果我發現,那都是心理層面作祟,我其實並不需要那些東西。生命中的許多負擔不也是因此而來的嗎?學會放手,生命將輕鬆許多。」


和楊紫瓊聊天的時候,很明顯能感覺到現階段的她活得自在又心安。儘管年屆半百,但她愈來愈有魅力,迷人風采更勝以往。「這樣的頓悟並非發生在某一刻,而是慢慢學習得來的,我仍然在學習,而且希望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這和宗教並無多大關係。說實話,我不是個對宗教信仰很虔誠的人,對我而言,宗教(她指的是佛教)更像是一門哲學,一門讓人可從中增長智慧的學問。」


面對電影,永不忘情


大銀幕上的楊紫瓊總是扮演俠女(翁山蘇姬其實也可稱為另一種形式的俠女),個性獨立又堅強,成熟有智慧,能做到許多連男人都做不到的事,現實生活中的她也留給大眾同樣的印象。「真的嗎?」她笑著說,「不可否認,男女兩性就肉身而言,確實存在天生的差異,譬如男人多半力氣較大,女人對疼痛的忍受度較高等等,但心智是一樣的。我反對並且不認同因性別所設下的門檻,不可以因為性別的差異,就認為女人(或男人)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我堅信,想改變歧視必須由女人自己做起。孩子最先接觸的教育來自母親,假使母親在家裡就沒有對兒子女兒一視同仁,小孩長大了以後當然會認為『歧視』是理所當然的。我不認為自己是所謂的女權主義者,我只是覺得,女人不應該僅僅因為性別就受到限制。」


雖然近年都在好萊塢打拚,楊紫瓊對華人電影始終沒忘情。她認為,華人電影正不斷蛻變,比從前更加多元化,觀眾的選擇也更豐富。「好萊塢競爭很激烈,不會有很多為我們華人寫的角色。」她說,「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劇本多半是華人擔任反派,而且,西方觀眾一看到電影裡出現華人,多半會和唐人街產生聯想。我們要打破這樣的想法,在紐約,在巴黎,任何一個國際大都會都能見到華人,而那些華人早已經成為當地社會的一分子,所以,我們必須透過自己的電影來展現真實的一面,發出我們真實的聲音。」現階段的楊紫瓊早存夠了退休的資本,大可悠哉享受生命,但她從未動過退休的念頭,因為自己太熱愛電影這個行業了。無論幕前幕後,只要是好劇本、好組合,她還想繼續,而且要做到最好。


【完整內容請見《WE:PEOPLE東西名人》20133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黑幼龍:正向思考,笑著過日子!


桂綸鎂:有方向,就不必怕與眾不同


周杰倫北大演講:想變厲害,要聽媽媽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