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雙方要有一定程度的互信、共識,還要能深度交流..,


【撰文/綦振瀛】


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許多企業充分利用這個概念,讓公司在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市場上維持領先地位,持續獲利。國外企業如菲利浦,國內企業如台積電,都是在開放式創新實務上有傑出成果的公司。開放式創新強調,企業的產品技術不必然要全由公司內部研發單位完成,包括新產品概念及製造技術。


藉由一個適當的平台及機制,與外界夥伴合作或交易,可加速產品開發時程,及時進入產業供應鏈,甚至推出劃時代的產品。所以開放式創新的案源可以來自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異業結盟夥伴,當然也可以是學研單位。針對不同的需求與對象,合作的策略,方式及目標也會有所不同。


在眾多的合作組合中,產學合作是開放式創新非常值得重視的模式,特別是在台灣,絕大多數的高階研究人員都在學界,若能充分運用這些資源,應該是可以發揮很好的槓桿作用。但是產學合作卻也是許多企業感到最不容易掌握研究進度及成效的合作模式。


我個人從事產學合作及審查產學合作計畫多年,遇到各種不同的案例,了解產學合作要有實質產出,除了要找到足夠專業的夥伴,還有幾個要素是必要的。


第一個要素:雙方要有一定程度的互信。通常看到的情形是,公司因為業務機密的關係,產學合作時保留相關資訊,讓學界研究團隊在沒有完整資訊的情況下,必須付出額外的時間及人力去摸索。若是能夠建立完善的保密機制,使雙方放心揭露所擁有的資訊,研發工作必定會事半功倍。


第二個要素:雙方的期待要有共識。學界研究者的研究主題及重點相異極大,有的重理論、有的重實務,有的重前瞻、有的重實用,研究產出及時效不見得會與企業的需求一致。找醉心於前瞻研究的學者立即解決目前生產線上遇到的問題,其結果通常不會太樂觀。所以雙方一定要確定目標與時程,方向及步調才會一致。


第三個要素:雙方在執行過程要有深度交流。通常企業界最了解市場需求及產品規格,學者及學生相對缺乏相關概念,企業若能在合作過程積極參與,並予以適當引導,相輔相成,成功機會將會大增;即便失敗,也可培育具產業概念的學生,降低學用落差,為下一個案子做好準備。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研院)一向以支援學術研究為主要任務,近年來也積極推動產學的橋樑與銜接工作,務求將學術研究成果轉譯為產業創新產品。


我們的價值創造平台就是一個技術產業化加速器。一般大學教授之研究著重創新,多以發表論文為目的,產業化所必須執行的例行工作常因為缺乏興趣或人手而無法完成,這個鴻溝即可藉由國研院的價值創造平台來填補。


國研院擁有許多先進的科研設施,搭配經驗豐富的全職研究人員與工程人員,當可結合產、學、研三方之優勢,成功創造產業新價值。目前國研院的動物中心,地震工程中心,晶片設計中心,奈米元件實驗室以及儀器科技中心都有價值創造平台的服務,歡迎各界使用。


【本文出自《經濟文摘》2013年九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佳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